回覆列表
-
1 # 味哎兒
-
2 # 半個南山人
古人確有“端茶送客”的慣例,我們可以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看到類似鏡頭。例如:客人來了,僕人獻上茶後,主客開始交談,待主人覺得事己談完或交談並不投機時,主人便端起茶杯請客人用茶,客人見後便端起茶杯用嘴一踫茶水,一旁的僕人見狀,便吆喝一聲:“關客”,主人便站起來送客,客人也自覺告辭。
這種送客的方式,還有個典故,說古時有個新上任的縣令前去拜謁巡撫大人,按禮節不能帶扇子。這位縣太爺卻手執摺扇進了巡撫衙門,並且揮扇不止。巡撫見他如此無禮,就借請他脫帽寬衣之機把茶杯端了起來。左右侍者見狀,立即高呼“送客”。縣令一聽,連忙一手拿著帽子,一手抓著衣服,很狼狽地退了出去。於是,這種端茶送客的方式也就成為了一種慣例傳播開來。
現在這種“端茶送客”的方式,己經不太適用,一是這種送客的方式,現代人知道的不多。二是也那麼大的排場。再者現在你想送客的理由和方式太多,比如說:要打一個電話,客人也會知趣的告辭呀。
-
3 # 歐比旺羅克
端茶送客主要用官方或半官方會晤中,是主人示意會晤結束的暗號,程式大體是主人覺得已經充分交流後,端起一直沒喝,可能已經涼透的茶杯作喝茶狀,僕人見到這個動作立刻高喊“送客”,客人即起身謝過告辭,一套程式下來溫文爾雅,有禮有節。
端茶送客的禮節中,這杯茶相當於計時鬧鐘,主人端茶觸發鬧鐘鈴響,不用主人說“今天就到這吧”、“我累了,你回去吧”之類的有損斯文和麵子的生硬話語,會晤就會在和諧友好的氣氛中結束。
一般情況下有人來訪,不論認識不,都是以禮相待的,口說成接待或招待。
禮的本型是“有來有往”的互動交往溝通聯絡,是倆個人以上的人際關聯關係的體現形式方式方法,只不過禮具模式化及儀式化了而已。
莫再把書本上的尊主子敬上司的形式當禮了,這種主人轄奴才,奴才治奴隸的,一個欺負一個的,帝王無禮,上司可對下級無禮,僅奴隸與被用人及傭人有禮的禮,應廢除了。此為敬上,與禮無關。
農民一般接待訪客時,依據親巰遠近,有不同的接待方法。
最佳訪客來訪,全家喜歡,會用最好零食糕點時令鮮果招待客人,也有快速做四個六個八個水煲雞蛋加糖的水奉上的;最常往來的喜歡的友人,就是茶水與香菸遞上,若有新鮮小吃遞上屬搭配;相熟悉的僅供茶煙;生疏的僅供水;往來不佳的來訪僅讓坐,啥都不要不提供;互不順眼坐都不說讓的,任由其隨便,表示不歡迎的。
通常條件下,不論誰來訪,都來由他,走由他的,主人不發話讓訪者該走了的。趕訪者屬失禮無禮不懂禮的。或煩此客人的表示表明了。只有在自有事條件下,告之訪者自有事,而促其走離的。
古中國時官者接待來訪者,屬公務範圍,依級位大小接待方式及規制不同:待上級如狗見主人;待平級如農民之間往來一般;待下級自成神須訪者供奉的。僅上級說要走才可送走的;平級在二道茶後,第三道後上的茶是看茶,不可喝了,這個後上的第三道茶,就是主人端茶送客的訊號;下級與平民,說事畢,應自退走離開,不被招待外,不走者斥其走的。
此列,現在仍用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