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中嘉和腫瘤科普
-
2 # 汪教授中山三院
隨著人們對消融治療肝腫瘤的療效、微創性和安全性的認識,消融這一肝腫瘤治療的現代技術應用越來越普及。眾所周知,實施消融治療有三種路徑,分別是經皮、腹腔鏡和開腹。
腹腔鏡下消融,是如何治療肝癌的?
肝癌的消融的路徑有經皮、腹腔鏡或開腹三種方式。大多數的小肝癌可以經皮穿刺消融,具有經濟、方便和微創的特點。位於肝包膜下的肝癌,特別是突出肝包膜外的肝癌,經皮穿刺消融風險較大,或者影像學引導困難的肝癌,可考慮經開腹消融和經腹腔鏡消融的方法。
腹腔鏡下消融是藉助腹腔鏡,在直視狀態下對腫瘤進行穿刺消融。腹腔鏡下消融可以準確定位,避免損傷鄰近器官或組織,創傷小,康復快。
腹腔鏡下消融,有沒有併發症?安全嗎?
腹腔鏡下消融可能有氣腹相關併發症,如高碳酸血癥、低氧血癥、空氣栓塞、皮下氣腫等,但總體是很安全。
肝癌是中國的高發惡性腫瘤,原發性肝癌在在中國男性惡性腫瘤中佔第三位。那麼,肝癌的根治性治療也是廣大醫學界和病人共同關心的的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有更多的方法用於肝癌的治療。而肝癌的射頻消融治療,也是很多肝癌治療方式中常用的一種治療,那麼,肝癌的射頻消融治療又經歷了什麼樣的歷史,又有哪些優勢?
我們先看看肝癌的射頻消融技術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的,又有什麼樣的療效?
以射頻消融( RFA)為代表的肝癌區域性消融治療在過去20年發展迅速,已經成為繼手術切除、介入治療後的第3大肝癌治療手段,在肝癌治療領域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993年Rossi等首先報道採用射頻消融治療肝臟腫瘤,但是療效有限,僅是作為肝癌姑息治療的手段。到90年代中期,第二代射頻消融電極針的出現,消融範圍增大了,使射頻消融治療肝癌的效果明顯提高,並開始得到重視,開始廣泛應用,據相關報道顯示,射頻消融可以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期,肝癌患者射頻消融術後的1、2、3、4和5年生存率分別達到94.7%、86.1%、77.7%、67.4%和54.3%;病灶直徑≤2.0 cm的患者,其術後5年生存率達到83.8%。
哪些患者適合進行肝癌的射頻消融技術呢?
首先需要腫瘤的範圍射頻消融的範圍要超過腫瘤邊緣1cm,才能達到腫瘤完全壞死的目地。當腫瘤在3cm以下,電極針的射頻消融的範圍直徑在5cm左右的情況下,電極針可以達到一次性插入後完全覆蓋並開始治療腫瘤。據相關報道,當3cm以下的肝臟腫瘤有射頻消融後腫瘤完全壞死的有效率可以達到67%。
而當腫瘤為3-4cm左右的時候,需要需要頻繁調整電極針,從而造成腫瘤殘留和復發的機率明顯升高。所以,射頻消融的的適合病人還是需要腫瘤小於3cm左右,並且肝臟的腫瘤數目在3個以下,如果腫瘤較大,則需要首先考慮外科手術治療,而對於存在嚴重的肝硬化或者身體情況較差,不能進行手術的患者,也可以請醫生評估患者的情況後酌情考慮進行肝癌的影片消融治療,因影片消融也存在一定的優缺點,一定請醫生評估後在決定治療。
以上就是肝癌的射頻消融治療的介紹和哪些患者適合進行消融治療,肝癌雖說是惡性程度較大的腫瘤,但是隨著科學的進步,醫療技術也越來越成熟,相信不久的將來,人類一定可以戰勝腫瘤,腫瘤患者也不應自暴自棄,積極和腫瘤做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