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13372097905
-
2 # 使用者5916393697425
意思是: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出處節選】《富貴不能淫》——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白話譯文】能實現理想時,就同人民一起走這條正道;不能實現理想時,就獨自行走在這條正道上。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這才叫作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
擴充套件資料
1、《富貴不能淫》創作背景
《富貴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作者孟子。後被選入2017年部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1課《二章》。
2、《富貴不能淫》鑑賞
《富貴不能淫》的內容是孟子批駁景春關於大丈夫的錯誤言論。我們首先來看文章批駁的“靶子”,即景春的觀點。
首先,孟子針鋒相對地用了一個反問句:“是焉得為大丈夫乎?”這個怎麼能夠叫大丈夫呢?對景春的觀點給予直接的否定。其次,孟子進行了分析,回答了“公孫衍、張儀之流”為什麼不能稱為大丈夫。
孟子的辦法是針鋒相對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這就是他 那流傳千古的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關於“大丈夫”的這段名言,句句閃耀著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輝,在歷史上曾鼓勵了不少志士仁人,成為他們不畏強暴, 堅持正義的座右銘。
意思是說,在富貴時,能使自己節制而不揮霍;在貧賤時不要改變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時不能做理虧的事。原文: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釋義: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他們一發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無事。”孟子說:“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訓導他;女子出嫁時,母親訓導她,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丈夫!’把順從當作最大原則,是婦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孫衍、張儀在諸侯面前竟也像婦人一樣!)。居住在天下最廣大的住宅‘仁’裡,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上;能實現理想時就與人民一起走這條正道,不能實現理想就獨自行走在這條正道上,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守,強權不能屈服他的意志,這才叫作大丈夫。”孟子在與縱橫家的信徒景春談論“何為大丈夫”的問題中,提到了這著名的三句話。在孟子看來,真正的“大丈夫”不應以權勢高低論,而是能在內心中穩住“道義之錨”,面對富貴、貧賤、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時,都能堅持“仁,義,禮”的原則,以道進退。孟子關於“大丈夫”的這段名言,句句閃耀著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輝,在歷史上曾鼓勵了不少志士仁人,成為他們不畏強暴,堅持正義的座右銘。直到今天,當我們讀這段書的時候,似乎仍然可以聽到他那金聲玉振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