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學習方法》
學習能力往往關乎孩子的一生,而學習能力又與學習習慣息息相關。再則,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又有極強的時效性,所以,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們每位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切不可大意!
學習習慣培養關鍵期
一、概述:寶寶生命起步的頭四年,就發展出了大約50%的學習能力,8歲前發展出另外的30%。也就是說80%的學習能力是在寶寶最天真爛漫、單純可愛的年紀出現的!
這裡所說的學習能力,並非是說認了多少字、做了幾道題,而是學會構建重要的學習通路,是基礎(韓:定量描述有點牽強)。
一般來說,除了天才與天生的智力障礙,大部分普通兒童出生後的最初幾年是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腦部如同一塊幹海綿般具有非凡的學習能力,你會發現孩子對這個未知的世界有著充足的熱愛和好奇,這機會需要父母努力抓住,錯過關鍵期就無法彌補。
如果你沒聽說過“猴孩”、“狼孩”、“狗孩”的新聞,也該知“人猿泰山”的故事①。這些被動物養大的孩子,沒有語言能力,也不會直立行走,更不懂得與人交流。他們在重返社會後,經過護理、訓練,可以恢復一些智商,不過水平很低,往往停留在6歲之前甚至更低水平。
二、兒童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
(一)0~4歲:視覺發展關鍵期。
(二)2~3歲:口語發展關鍵期。
(三)3~6歲:性格形成關鍵期。
(四)4~5歲:書面語言發展關鍵期。
(五)5~5.5歲:數字概念關鍵期。
(六)6~8歲:學習習慣形成起始期。
當孩子開始上小學,學習習慣的培養自然是越早越好,這比學習本身更重要。比如媽媽每天跟寶寶說故事,可以問問寶寶這個故事能不能再重複一遍給媽媽聽,這個故事好不好玩?有沒有喜歡的字或者詞語?懂不懂什麼意思?這樣在興趣中引導孩子的興趣,瞭解知識,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七)9~10歲(三四年級):學習習慣初步定型期。
1、一般來說,在孩子三四年級時需要強化良好習慣,弱化不良習慣。
2、日本進行過一項調查: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不會出現大的變化。
3、9~10歲,是大腦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抽象思維的轉化期,這個階段的學生較易理解掌握複雜的因果關係。
(八)6~12歲:性格潛伏期(蓄勢待發,危險)。
三、重要結論
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是小學中低年級(6~10歲),再往後,除非進行特殊訓練,否則養成的習慣很難改變。
四、意志品質的發展
9~10歲的孩子,意志發展只停留在初步階段(不穩定)。這個階段孩子的行動會從受人約束逐步發展到自我約束。
五、孩子的學習動機發生變化
不再單純是為了得到老師、家長或同學的肯定評價,即使沒有直接的物質獎勵或精神獎勵,他們也會努力達到較好的學習結果。
【注①:人猿泰山的故事
英國女孩簡與父親及男友一齊前往非洲尋找大象墓穴。途中,簡碰到危險失聲尖叫,泰山從樹叢中擺盪而出,將她救到樹頂。從此,簡便情不自禁地愛上泰山。後來,簡等一行人遭野蠻矮人族俘虜,差點成為黑猩猩的點心,幸好被泰山率領一群大象前來救出人質……】
《有效的學習方法》
學習能力往往關乎孩子的一生,而學習能力又與學習習慣息息相關。再則,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又有極強的時效性,所以,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們每位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切不可大意!
學習習慣培養關鍵期
一、概述:寶寶生命起步的頭四年,就發展出了大約50%的學習能力,8歲前發展出另外的30%。也就是說80%的學習能力是在寶寶最天真爛漫、單純可愛的年紀出現的!
這裡所說的學習能力,並非是說認了多少字、做了幾道題,而是學會構建重要的學習通路,是基礎(韓:定量描述有點牽強)。
一般來說,除了天才與天生的智力障礙,大部分普通兒童出生後的最初幾年是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腦部如同一塊幹海綿般具有非凡的學習能力,你會發現孩子對這個未知的世界有著充足的熱愛和好奇,這機會需要父母努力抓住,錯過關鍵期就無法彌補。
如果你沒聽說過“猴孩”、“狼孩”、“狗孩”的新聞,也該知“人猿泰山”的故事①。這些被動物養大的孩子,沒有語言能力,也不會直立行走,更不懂得與人交流。他們在重返社會後,經過護理、訓練,可以恢復一些智商,不過水平很低,往往停留在6歲之前甚至更低水平。
二、兒童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
(一)0~4歲:視覺發展關鍵期。
(二)2~3歲:口語發展關鍵期。
(三)3~6歲:性格形成關鍵期。
(四)4~5歲:書面語言發展關鍵期。
(五)5~5.5歲:數字概念關鍵期。
(六)6~8歲:學習習慣形成起始期。
當孩子開始上小學,學習習慣的培養自然是越早越好,這比學習本身更重要。比如媽媽每天跟寶寶說故事,可以問問寶寶這個故事能不能再重複一遍給媽媽聽,這個故事好不好玩?有沒有喜歡的字或者詞語?懂不懂什麼意思?這樣在興趣中引導孩子的興趣,瞭解知識,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七)9~10歲(三四年級):學習習慣初步定型期。
1、一般來說,在孩子三四年級時需要強化良好習慣,弱化不良習慣。
2、日本進行過一項調查: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不會出現大的變化。
3、9~10歲,是大腦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抽象思維的轉化期,這個階段的學生較易理解掌握複雜的因果關係。
(八)6~12歲:性格潛伏期(蓄勢待發,危險)。
三、重要結論
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是小學中低年級(6~10歲),再往後,除非進行特殊訓練,否則養成的習慣很難改變。
四、意志品質的發展
9~10歲的孩子,意志發展只停留在初步階段(不穩定)。這個階段孩子的行動會從受人約束逐步發展到自我約束。
五、孩子的學習動機發生變化
不再單純是為了得到老師、家長或同學的肯定評價,即使沒有直接的物質獎勵或精神獎勵,他們也會努力達到較好的學習結果。
【注①:人猿泰山的故事
英國女孩簡與父親及男友一齊前往非洲尋找大象墓穴。途中,簡碰到危險失聲尖叫,泰山從樹叢中擺盪而出,將她救到樹頂。從此,簡便情不自禁地愛上泰山。後來,簡等一行人遭野蠻矮人族俘虜,差點成為黑猩猩的點心,幸好被泰山率領一群大象前來救出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