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涵涵爸的憂桑
-
2 # 小跳蛙8748
大家對印度的印象就是髒亂差的街道,規模龐大的貧民窟,掛滿人的火車,經常爆出的女性遭遇性侵的新聞,難產的阿瓊和光輝。當然他們也有值得稱道的地方,他們的軟體業和生物醫藥業就做得很好,印度的電影在中國也有很高票房。印度就像一個多病的巨人。他身上有很多影響自身發展的東西。
印度自詡自己是“最大的民主國家”,但仔細一分析,就會發現這個稱號有些名不副實。印度有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高種姓和低種姓之間地位差距很大,而民主國家公民地位基本是平等的。這很影響印度現代化程序。舉個例子,發展現代化產業,需要大量的高素質技術工人,而印度卻因為種姓制度,讓很多低種姓人無法獲得足夠教育,這樣印度高素質技術工人數量嚴重不足,現代化產業發展無從談起。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人口眾多卻當不了世界工廠,研製阿瓊坦克和光輝戰機,搞了三十年也搞不出來,剛建好的大壩4秒就垮塌的原因。
基礎設施落後,卻過早實行民主制度。民主制度固然好,卻不利於基礎設施建設。印度要搞個工程,因為民主體制,需要議會批准。而議會的議員們因為代表不同利益方,會對工程方案提出各種質疑,這樣工程就很難獲得議會批准。就算是議會批准下來,工程建設過程中部分利益暫時受損人,也會抗議阻撓工程建設。於是印度基礎設施很難獲得改善,很多建立在良好基礎設施上的現代化的東西,也就很難推行。舉個例子,同樣一個里程的快遞運輸,印度用的時間就比中國長。因為印度沒有中國那麼好的鐵路公路。
與自己實力不相稱的野心。印度希望自己做個有聲色的大國,然而做有聲色的大國也要和實力相稱。印度為了自己聲色大國夢想,全球採購軍備。如果這採購軍備的錢用於改善民生,印度面貌會改變很多。
-
3 # 平哥1963
印度的歷史上從來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是英帝國殖民後才有印度的國家概念。印度的社會基礎非常鬆散,社會共識基本沒有,沒有統一的語言文字、種族繁多、等級森嚴,貧富懸殊、整體文化素質低,這些問題在所有世界強國中都是沒有的。此外,民眾安於現狀,自驕自大,好高騖遠,加上所謂的資本主義民主,難以形成如何長遠發展的共識。所以這個國家只能是一個二流國家,不分裂已經成不錯了。想成為強國基本是做夢。
回覆列表
印度的社會結構,就像我們民國時期一樣,大量的農民沒有土地,被迫給地主當佃農,說白了就是奴隸。這是農村的情況,至於城市,那更是奇葩,由於土地私有,導致政府想進行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是無法進行的想發展經濟也是做夢。印度的整個社會結構就是一個前現代社會結構,沒有進行工業化的前提條件。再配合印度特有的印度教,讓整個社會不思進取,簡直是絕了。總之,印度需要一次土改,對頭,土改。至於有網友說土改很容易的……我就沒法和你交流了!要是你覺得土改很容易,那麼我們中國的近代史就不會那麼憋屈了不是……
當然,我想說,印度的精英對於他們國家的情況是比誰都清楚的,但是他們不可能砸碎這個舊世界,像中國那樣建立一個新世界,所以只有在曲折中探索,是剛爬起來走一步就跌倒然後躺在地上說幾句大話麻痺自己國家還有國際社會,一邊又想辦法擴張又不得不面對國內日益嚴重的問題。就像一個長滿腫瘤的巨人,看起來很可怕實際上真的很爛。
所以現在我們越瞭解印度越知道這個國家是怎麼回事。在印度沒有真正找到工業化的道路前,印度怕是會一直爛這樣下去……就醬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