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或者對於他們能否有所成就真的有幫助嗎?
5
回覆列表
  • 1 # 歸去來76564325

    這個問題很有點意思,大部分回答可能是“經典名著對大部分底層人民”沒多大用處,但我的答案是“十分有用”。

    首先,名著是經過長時間的沉澱和淘汰流傳下來的經典,這些東西都是先賢哲人們思想和智慧的結晶,儘管很多事例已經不能適用我們這個時代,但蘊涵的智慧和理論有很多依然很有用。古人的《察今》:“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以今知古,以所見知所不見。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鱉之藏也。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 所以“見微知著”不就是這個意思嗎?這些思維方法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讀經典名著對大部分底層人有沒有用,答案毋庸置疑,肯定有用!關鍵是如何讀,怎麼用?

    如果沒有分辨能力,鬍子眉毛一把抓,不得要領,又不能真正理解其內涵,當然不會馬上立竿見影的有用,但如果能夠理解名著,並靈活運用,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你是販夫走卒,就看看有關名著裡古人如何經商,如果是農民,也可看看古代農業的書籍,也從中吸取一些經驗,如果你是一個大廚,也可以看看袁枚的《隨園食單》,從中發掘一些傳統的名菜,所以,讀經典,當然不侷限於經典,可以提高一個人的思維和智慧,用途不必多講。

    有兩個例子值得借鑑,一是農民的農作物的種植,如果你隨大流種植玉米或小麥,當然不會賣得好價錢,也不會有好的收入,但如果理解“物以稀為貴”反其道而行之,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為什麼種植蔬菜此種植糧食的收入高,種植特種蔬菜又比種植普通蔬菜的收入高,不就是市場的價值規律在起作用嗎,兩千多年前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就已經告訴人們這個道理,但至今很多人不知道。

    《史記·貨殖列傳》中還寫到:“故歲在金,穰;水,毀;木,飢;火,旱。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這就告訴人們種植農作物也可以根據年景的天氣情況,如果是容易旱的年份就種植耐旱作物,如果是容易澇的年份就種植耐勞作物,提高收成的機率。

    “居之一歲,種之以谷;十歲,樹之以木;百歲,來之以德。德者,人物之謂也。”不也告訴人們,如果要長期經營做成“百年老店”,就要靠“誠信”的德來吸引人這個道理嗎?

    《史記·貨殖列傳》最後司馬遷評論到:“由是觀之,富無經業,則貨無常主,能者輻湊,不肖者瓦解。”這就告訴你,財富隨時都會變化的,都是向“能者”彙集,所謂能者就是有智慧的的人,智慧來自哪裡?當然是來自先賢們的思想,而先賢們的思想智慧就在這些經典裡。

    如果你是一個在市場賣菜的商販,賣辣椒時常常碰到有人問辣椒辣不辣,你怎麼回答呢?如果回答辣,可能這個人不喜歡吃辣,所以就不買了。如果你回答不辣,可能購買者喜歡吃辣,隨口就會說“辣椒不辣誰還買”,你總要失去一部分顧客,但如果你把辣椒分成同樣的三份,告訴他們一份微辣,一份中辣,一份較辣,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就不會不買你的辣椒,這完全是個主觀問題,微辣、中辣,較辣並沒有統一客觀的標準。其實,這和“朝三暮四”不是一個道理嗎。這個成語典故來源於莊周的《莊子·齊物論》。

    如果有用是你的讀經典的目的,我想你一定能夠從中汲取智慧,達到目的。但讀經典不僅僅是為了“有用”,正如《莊子·人間世》中的“無用之用”。但要知道無用之用,還需要多讀經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遊記都有那些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