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楚狂接與

    這是要多缺心眼孫權才會想到害死周瑜啊。首先孫權17歲坐領江東,大哥孫策死於非命,政權初建而領袖夭亡。說是內憂外患一點也不為過。

    這個時候是張昭勸慰孫權要振作精神,而周瑜作為江東武臣第一人的更是帶兵奔喪以保衛孫權。正是由於張昭和周瑜的支援才讓年紀輕輕的孫權坐穩了這個位置,並且周瑜也沒有因為自己與孫策的深厚關係以及過往的戰功而跋扈,反而非常尊敬孫權。(是時權位為將軍,諸將賓客為禮尚簡,而瑜獨先盡敬,便執臣節。)

    這個時候不誇張的說周瑜就是東吳的擎天柱紫荊梁,只要孫權智力沒有問題都不會想著除去周瑜。

    此後的八年間周瑜更是為東吳除內亂討外敵,盡心盡力,是東吳集團倚重的大將,一直到曹操東征赤壁之戰爆發。期間曹操在建安七年大破袁紹時表要孫權送質子去朝廷,張昭等人不能決斷,孫權本意不想送,而群臣意見不一,單單招了周瑜到自己母親跟前商議。周瑜分析局勢,為孫權謀劃了一條南面稱孤的道路,最後權母讓孫權以兄事周瑜。

    這個時期周瑜在孫氏集團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不同於一般將領。從情感上和利益上都沒有矛盾,所以根本不存在說孫權要害死周瑜的可能性。因為周瑜是靠得住的自己人,比張昭等人靠譜多了。

    赤壁大戰東吳存亡在一息之間,廷議之上一片投降論調,又是周瑜力排眾議,堅決抗曹,精闢分析當時雙方的力量對比和優劣勢,得出了三萬精兵可戰而勝之的結論。此後更是親率大軍痛擊曹操,使其北歸。

    赤壁之戰後東吳氣勢如虹,進入了寶貴的戰略機遇期,而此時的進攻方略來看卻分成了兩派。

    一派以周瑜為首建議軟禁劉備,兼併其眾,據有荊州,再圖益州,繼而並張魯取漢中,連結馬超。待天下有變數路北伐一統天下!

    另一派以魯肅為首建議聯合劉備共抗曹操,借荊州與劉備(實際是借南郡,並且默許劉備有權攻略荊南地區)。讓劉備據有荊州與東吳分擔北方曹操的壓力,東吳自己往徐州方向北伐,繼而與劉備平分天下。

    孫權是傾向於魯肅的建議,這裡確實和周瑜的意見不同。但是周瑜在孫權決定了戰略後並沒有撂挑子,而是繼續兢兢業業的繼續征戰,並且在攻打南郡時被流矢射中負傷了。而負傷後周瑜仍然不顧個人安危親臨戰陣打退曹仁,奪得重鎮南郡。(瑜親跨馬擽陳,會流矢中右脅,瘡甚,便還。後仁聞瑜臥未起,勒兵就陳。瑜乃自興,案行軍營,激揚吏士,仁由是遂退。)

    箭傷未愈時周瑜仍不忘國事,殫精竭慮得為東吳集團謀劃發展道路,屢次上書孫權,赤膽忠心可見日月,最後積勞成疾病逝。(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馬丘病卒,時年三十六。)

    臨死前向孫權推薦繼任者時推薦了與自己戰略方向並不相同的魯肅,一片公心孫權不會看不出來。可以說周瑜所做一切都是為了江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用在他身上也極為合適。孫權根本不存在說嫉賢妒能或者怕周瑜功高蓋主要害死他的情況。

    要知道對於孫權來講,周瑜作為江東武臣領袖及淮泗集團的重要人物對於孫吳政權的穩定來說極為重要。(因為孫家自身只是江東二流家族,這個時期的主要依靠淮泗集團來壓服江東士族)拿最陰暗的心理來揣測孫權,也不可能在這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做出清算清算周瑜的事情。所以說孫權陰謀害死周瑜基本不可能。

  • 2 # 轉世輪迴追夢人

    周瑜死於熬夜,每天睡眠幾個小時,高血壓就會來襲擊,所以,即使責任再重大,勞累了就趕緊睡覺吧,不要過於操勞,羅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坡道停車,怎麼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