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會敗給越國,究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一、吳國曾經有機會消滅越國,結果吳王夫差沒有斬草除根,這給吳國留下了心腹大患。公元前494年(夫差二年),吳王出動全部精兵伐越,在夫椒大敗越軍,終於報了姑蘇失敗之仇。此戰,越王勾踐只得帶五千甲兵躲進會稽山。在此背景下,伍子胥等人就勸諫吳王夫差一鼓作氣,徹底消滅越王勾踐。
二、但是吳王夫差卻是婦人之仁,接受了越王勾踐的求和請求,於是從吳國撤軍。並且,面對越王勾踐的假意臣服,吳王夫差逐漸忽略了越國這一背後的心腹大患。在地理位置上,越國正好處在吳國的南邊,如果沒有徹底解決越國,吳國在和北邊的齊國、晉國爭霸時,完全有被越國偷襲的風險。因此,在筆者看來,吳王夫差放棄了徹底消滅越國機會,成為其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吳王夫差將重心放在和中原大國爭霸,導致後方空虛,還造成士兵疲憊,也是吳國被越國消滅的重要原因。
公元前489年(夫差七年),吳王夫差聽說齊景公死後大臣爭奪權力,新立之君幼小無勢,於是興兵北伐齊國。伍子胥勸諫道:現在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時刻準備報復吳國,所以吳國不應該興兵討伐齊國,這樣會給越國以可乘之機。不過,吳王夫差不聽,北伐齊國,在艾陵之戰大破齊兵。公元前487年(夫差九年),吳國還順勢討伐了魯國。
三、在此之後,伍子胥屢次勸諫,逐漸激怒了吳王夫差,於是給子胥屬鏤之劍令其自殺。對此,筆者看來,伍子胥的自殺,無疑是吳國的一大損失,這讓吳國的有識之士感到良心,導致吳國上下離心。公元前482年(夫差十四年)春,吳王北上與諸侯盟會於黃池,想稱霸中原。七月辛丑,吳王與晉定公爭奪盟主之位。晉國大夫趙鞅發怒,要攻吳王,這才讓晉定公當了盟主。吳王盟會已畢,與晉定公分手。值得注意的是,在吳王夫差北上和晉國等大國會盟的時候,越王勾踐偷襲了吳國,俘獲吳國太子友。吳人向夫差報告失敗的訊息,吳王害怕有人洩露訊息,讓會盟的諸侯聽到這個訊息,於是怒斬七人於帳前。由此,對於焦慮不安的吳王夫差,匆忙趕回吳國後,又被越國擊敗。公元前478年(夫差十八年),越國更加強大。越王勾踐率兵伐吳,大敗吳兵於笠澤。
四、最後,公元前476年(夫差二十年),越王勾踐再次伐吳。由此,和吳王夫差的婦人之仁不同,越王勾踐並沒有給吳王夫差多少喘息之機。一年後,越國大軍成功包圍吳國都城。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想把吳王夫差流放甬東,給他百戶人家,讓他住在那裡。對此,吳王夫差表示:“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後悔不聽子胥之言,讓自己陷到這個地步。”於是自殺而死。在吳王夫差自盡後,越王勾踐成功消滅了吳國。對此,在筆者看來,吳王夫差連續多年興師動眾,和齊國、魯國、楚國、晉國等大國交鋒,導致吳國將士十分疲憊,再加上吳王夫差除掉伍子胥等忠良之士,更讓吳國在關鍵時刻沒有人力挽狂瀾了。
於是,在內憂外患之下,吳國最終被越國消滅。勾踐滅吳之後,躊躇滿志,仿效夫差,經過吳國開鑿的邗溝,北渡淮水,與齊魯諸侯會於徐州,並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勾踐胙肉,承認越是華夏諸侯的“伯”(霸主)。越這時的領土已過淮水以北,與魯國接壤,東面由今寧波出海,南自今紹興諸暨以至溫州,西面則達今江西鄱陽湖。由此,非常明顯的是,越王勾踐得以成為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而當時的越國,更是成為不輸晉國、齊國、秦國、楚國的大國了。不過,比較可惜的是,越國在戰國中期被旁邊的楚國消滅,所以沒有成為戰國七雄之一了。
吳國會敗給越國,究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一、吳國曾經有機會消滅越國,結果吳王夫差沒有斬草除根,這給吳國留下了心腹大患。公元前494年(夫差二年),吳王出動全部精兵伐越,在夫椒大敗越軍,終於報了姑蘇失敗之仇。此戰,越王勾踐只得帶五千甲兵躲進會稽山。在此背景下,伍子胥等人就勸諫吳王夫差一鼓作氣,徹底消滅越王勾踐。
二、但是吳王夫差卻是婦人之仁,接受了越王勾踐的求和請求,於是從吳國撤軍。並且,面對越王勾踐的假意臣服,吳王夫差逐漸忽略了越國這一背後的心腹大患。在地理位置上,越國正好處在吳國的南邊,如果沒有徹底解決越國,吳國在和北邊的齊國、晉國爭霸時,完全有被越國偷襲的風險。因此,在筆者看來,吳王夫差放棄了徹底消滅越國機會,成為其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吳王夫差將重心放在和中原大國爭霸,導致後方空虛,還造成士兵疲憊,也是吳國被越國消滅的重要原因。
公元前489年(夫差七年),吳王夫差聽說齊景公死後大臣爭奪權力,新立之君幼小無勢,於是興兵北伐齊國。伍子胥勸諫道:現在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時刻準備報復吳國,所以吳國不應該興兵討伐齊國,這樣會給越國以可乘之機。不過,吳王夫差不聽,北伐齊國,在艾陵之戰大破齊兵。公元前487年(夫差九年),吳國還順勢討伐了魯國。
三、在此之後,伍子胥屢次勸諫,逐漸激怒了吳王夫差,於是給子胥屬鏤之劍令其自殺。對此,筆者看來,伍子胥的自殺,無疑是吳國的一大損失,這讓吳國的有識之士感到良心,導致吳國上下離心。公元前482年(夫差十四年)春,吳王北上與諸侯盟會於黃池,想稱霸中原。七月辛丑,吳王與晉定公爭奪盟主之位。晉國大夫趙鞅發怒,要攻吳王,這才讓晉定公當了盟主。吳王盟會已畢,與晉定公分手。值得注意的是,在吳王夫差北上和晉國等大國會盟的時候,越王勾踐偷襲了吳國,俘獲吳國太子友。吳人向夫差報告失敗的訊息,吳王害怕有人洩露訊息,讓會盟的諸侯聽到這個訊息,於是怒斬七人於帳前。由此,對於焦慮不安的吳王夫差,匆忙趕回吳國後,又被越國擊敗。公元前478年(夫差十八年),越國更加強大。越王勾踐率兵伐吳,大敗吳兵於笠澤。
四、最後,公元前476年(夫差二十年),越王勾踐再次伐吳。由此,和吳王夫差的婦人之仁不同,越王勾踐並沒有給吳王夫差多少喘息之機。一年後,越國大軍成功包圍吳國都城。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想把吳王夫差流放甬東,給他百戶人家,讓他住在那裡。對此,吳王夫差表示:“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後悔不聽子胥之言,讓自己陷到這個地步。”於是自殺而死。在吳王夫差自盡後,越王勾踐成功消滅了吳國。對此,在筆者看來,吳王夫差連續多年興師動眾,和齊國、魯國、楚國、晉國等大國交鋒,導致吳國將士十分疲憊,再加上吳王夫差除掉伍子胥等忠良之士,更讓吳國在關鍵時刻沒有人力挽狂瀾了。
於是,在內憂外患之下,吳國最終被越國消滅。勾踐滅吳之後,躊躇滿志,仿效夫差,經過吳國開鑿的邗溝,北渡淮水,與齊魯諸侯會於徐州,並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勾踐胙肉,承認越是華夏諸侯的“伯”(霸主)。越這時的領土已過淮水以北,與魯國接壤,東面由今寧波出海,南自今紹興諸暨以至溫州,西面則達今江西鄱陽湖。由此,非常明顯的是,越王勾踐得以成為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而當時的越國,更是成為不輸晉國、齊國、秦國、楚國的大國了。不過,比較可惜的是,越國在戰國中期被旁邊的楚國消滅,所以沒有成為戰國七雄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