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30889202964

    人間尤物是青衣

    臺上的青衣女子青衫鼓盪,水袖飄忽,亦真亦夢,一個雲手,一個盤腕,一個轉身,幾步圓場,到水袖的輕顫,眼神的流轉,指尖的蘭花形狀,面龐的百媚千嬌,精緻致攢出來的一個女人,靦腆,淡秀,恬靜,嫵麗,包含著中國傳統女子所有的風情,堪稱人間尤物。

    中國戲劇裡扮相最美,唱腔最美,身段也最美的當屬青衣。曾有人說,“青衣是夢。是男人的夢,也是女人的夢;是一個人的夢,也是一代人的夢。”

    青衣,一般是風度凝重,行為端方,氣質含蓄的成熟女子。然而,青衣又不僅僅是我們平常理解的那樣單薄,在舞臺上那個“青衣”的藝術形象背後,似乎還有一群女子,一種文化,一段時代,一個夢想,去值得我們慢慢的探尋。

    一個未知的朝代曾經孕育了“青衣”這樣一種女性:溫良謹順,德言容工,相夫教子,勤儉持家,支撐著歲月中不足為奇的平淡的日子。她們雖然桃李不言,卻有著細膩柔婉的閨中情愫和綿長如縷的繾綣愁思。

    豐富的心智,因為男權社會對女性的種種框範而無法表達。然而這種心智卻是不可磨滅的,它逐漸升騰凝聚起來,成為一種“青衣氣質”,籠罩於千年中國女性歷史之上。

    經過無數代文人和藝人們的發現,提煉和演繹,“青衣”這樣一個涵聚了中國傳統審美理想的女子,終於在臺上羞澀的舞起水袖,咿咿呀呀的唱出了自己的一腔心事。

    一說起青衣,愛看戲的人就會想到《汾河灣》中的柳迎春,《鎖麟囊》中的薛湘靈,《大登殿》裡的王寶釧,《鍘美案》裡的秦香蓮……青衣,是舞臺上的成熟女子,她們行為端莊、氣質典雅。然而,在這些藝術形象的背後,有一群女子,一種文化,一個時代,值得我們慢慢探尋。最早的青衣源於民間。她們的一顰一笑,統統是凡塵女子的表情,帶煙火氣,有人情味兒。經過歷代文人、藝人們的發掘、提煉和演繹,一個整合了中國傳統審美的女子,終於走到臺前,咿咿呀呀,唱起滿懷心事。男人看青衣,看的是風月;女人看青衣,看的是歲月。這歲月裡,有出嫁離家的苦、生兒育女的苦、柴米油鹽的苦、紅顏老去的苦,歸根到底,這是千百年來,積壓在女子心底的苦。王寶釧,一個戲劇中的人物,幾乎涵蓋了“青衣”所有美好的品德。身為相府千金,她為了愛情,捨棄富貴。寒窯十八年,她忠貞不渝,苦苦等待丈夫的歸來。當薛平貴功成名就,夫妻團圓,她衣衫襤褸,掩面一“羞”,卻依然不失尊嚴和優雅。劇中的悲喜交織,讓唏噓不已的觀眾,看到了一個女人的可憐,更看到了一個女人的可敬。青衣是美的。不像“花旦”三月楊花,漫天飛灑;也不像“小旦”憑著年輕,調皮任性。青衣的美,美在扮相,美在唱腔;更美在含蓄,美在風情。乍看,她們如冰似雪、凜然不可侵,但骨子裡卻藏著深深的嫵媚。那是清幽的、不肯輕易示人的純美,那是堅忍的、歷盡磨難的靜美。青衣的美,要花上時間,細細品味——桃李不言,卻有著綿長的情愫和繾綣的愁思。她們的戲,一半兒演給臺下的觀眾看,一半兒演給自己看。練功房裡,她們無數次揣摩著鏡中的影子,體會著師父的教導。一個雲手,蘭花微顫;幾步圓場,眼波流轉。這樣精雕細琢的女人,怎麼會不美呢?“寂寞廣寒舒水袖,人間尤物是青衣。”鑼鼓聲中,舞臺彷彿在歷史的背景中升起。臺上的女子蓮步輕搖,暗香浮動,沒人知道“她們”是從哪個朝代,姍姍走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動態選股和靜態選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