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686561461923

    中性粒細胞是末梢血中含量最多的一類白細胞,佔白細胞總數的60-70%,具有較強殺傷細菌、真菌甚至病毒的能力。是機體防禦致病因素的主力軍之一,AHCC能夠促進中性粒細胞在癌細胞周圍聚集並呈現高活性,聚集率達91.5%,比靈芝高出11.3%個百分點。

    末梢血中的單核細胞落戶於組織之後成為巨噬細胞,能夠識別、阻攔並消滅細菌、病毒、癌細胞等異物,當病原微生物侵入機體時,區域性組織中的巨噬細胞被活化併吞噬、消滅“來犯之敵。此外,巨噬細胞還能夠將吞噬的外來抗原進行有效的處理,將抗原肽呈給T淋巴細胞。AHCC聚集並活化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

    NK細胞產生於淋巴系統,淋巴細胞是分佈於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及淋巴組織中體積較小的遊離細胞。根據細胞功能以及膜表面的標誌將淋巴細胞分為:T細胞、B細胞和NK細胞,NK細胞對癌細胞原本就具有殺傷能力,當NK細胞發現癌細胞時,與其結合,並分泌一種細胞質顆粒(G顆粒),溶解並破壞癌細胞。NK細胞活性增加表現在G顆粒的增加,從而提高NK細胞的活性即破壞癌細胞的能力。AHCC和NK細胞的活性化有密切關係,能夠提高NK細胞的活性,補充NK細胞的G顆粒。增加自然殺傷細胞(NK)的數量。

    在細胞與細胞之間傳達情報的物質的總稱。與激素相同,透過受體起作用。主要有:TNF-?:(腫瘤壞死因子)主要從巨噬細胞中產生,最初人們把它當作阻礙癌細胞的因子,它具有強有力的阻礙癌細胞的作用,然而,它也會同時阻礙正常細胞。特別是,它能夠強有力地阻礙血管內皮細胞。TNF-?一旦過剩,就會產生惡病質,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IFN-?(干擾素-?)主要從T細胞(Th-1)、NK細胞中產生,不僅是一種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因子,而且能夠增強T細胞、NK細胞以及巨噬細胞活化等對癌細胞的細胞性免疫力。免疫活性細胞遇病毒後產生干擾素(抗病毒蛋白),可抑制病毒複製,產生殺傷腫瘤效應。分為IFN-?、IFN-?、IFN-?三種,均有抗腫瘤、抗病毒作用,其中IFN-?抗癌作用較強,IFN-?、IFN-?抗病毒作用較強。

    IL-2(白細胞介素-2)從輔助T細胞中產生,是NK細胞、殺傷性T細胞、LAK細胞的分化和誘導的因子,在試管內進行LAK、NK細胞的細胞增殖性給藥,研究者把它用於治療癌症。IL-12(白細胞介素-12)主要從巨噬細胞中產生,最初是作為刺激自然殺傷細胞的因子而被人們發現。能夠增強NK細胞、LAK細胞以及殺傷性T細胞的癌細胞阻礙活性,增強幹擾素-?的產生和誘導,能夠誘導免疫細胞對癌細胞產生強有力的抗腫瘤效果。

  • 2 # 使用者4383246126739

    抗病毒作用最強的細胞因子是干擾素。

    干擾素是1957年發現的細胞因子,最初發現某一種病毒感染的細胞能產生一種物質可干擾另一種病毒的感染和複製,因此而得名。根據干擾素產生的來源和結構不同,可分為IFN-α、IFN-β和IFN-γ,他們分別由白細胞、成纖維細胞和活化T細胞所產生。各種不同的IFN生物學活性基本相同,具有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調節等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件運輸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