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fczdgv

    升米恩鬥米仇原話的出處是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其中一家比較富裕。有一年,天災導致田中顆粒無收。窮的一家沒了收成,只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斗吧。窮人千恩萬謝地拿著一斗米回家了。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根本就不夠明年地裡的種子,他們太過分了,既然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裡,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這就是“升米恩,鬥米仇”。擴充套件資料:升米恩,鬥米仇是指如果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人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會讓人忌恨。三國時,吳國有個叫趙姬的女人,閨女出嫁前,她說:“到了婆家,你可千萬不要做好事喲。”閨女不解,問母親:“您不讓我做好事,那我可以做壞事嗎?”母親立刻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況是壞事!”趙姬說的這番話很複雜,這裡不詳細分析,其中有一層意思就是好事不是不可以做,怕的是他人習慣了你這樣做,甚而認為你天生就該這樣做。生活裡常有這樣的事,當你好心幫人的時候,第一次幫他時,他會對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會淡化,到了N次以後,他簡直就理直氣壯地認為這都是你應該為他做的,甚至當沒有了這種幫助時,他會對你心存怨恨,正所謂恩中招怨。我們都知道做人要講義氣,也明白“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所以當自己傾心相助的朋友離我們而去時,也許我們會苦悶並百思不得其解:雖然自己不圖回報,可事情不應如此,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道理?而我們自己是否也因為接受了別人“一斗米”而淡漠了人家施米的恩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平行進口車和4S店的區別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