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006586832711

    題主,幫你加了一個《三國演義》的話題。因為“降漢不降曹”是《三國演義》裡的內容,《三國志》裡,關羽確實有降曹:

    郭嘉亦勸公,遂東擊備,破之,生禽其將夏侯博。備走奔紹,獲其妻子。備將關羽屯下邳,復進攻之,羽降。——《武帝紀》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先主敗績。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先主傳》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關羽傳》雖有降曹,但是從來沒有“降漢不降曹”的說法。這個說法應該是民間或者羅貫中為了表現關羽的忠義而增加的內容。增加這一段是合理的,因為在《三國演義》裡是比較明確地“尊劉貶曹”的,而曹操在那個時候“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幾乎是被曹營之外的其他人所公認的,更不要說被尊為漢室正統的劉備集團了。關羽投降的情節在演義裡《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其實已經說得很具體了:捱到天曉,再欲整頓下山衝突,忽見一人跑馬上山來,視之乃張遼也。關公迎謂曰:“文遠欲來相敵耶?”遼曰:“非也。想故人舊制之情,特來相見。”遂棄刀下馬,與關公敘禮畢,坐于山頂。公曰:“文遠莫非說關某乎?”遼曰:“不然。昔日蒙兄救弟,今日弟安得不救兄?”公曰:“然則文遠將欲助我乎?”遼曰:“亦非也。”公曰:“既不助我,來此何干?”遼曰:“玄德不知存亡,翼德未知生死。昨夜曹公已破下邳,軍民盡無傷害,差人護衛玄德家眷,不許驚擾。如此相待,弟特來報兄。”關公怒曰:“此言特說我也。吾今雖處絕地,視死如歸。汝當速去,吾即下山迎戰。”張遼大笑曰:“兄此言豈不為天下笑乎?”公曰:“吾仗忠義而死,安得為天下笑?”遼曰:“兄今即死,其罪有三。”公曰:“汝且說我那三罪?”遼曰:“當初劉使君與兄結義之時,誓同生死;今使君方敗,而兄即戰死,倘使君復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復得,豈不負當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劉使君以家眷付託於兄,兄今戰死,二夫人無所依賴,負卻使君依託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藝超群,兼通經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漢室,徒欲赴湯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為義?其罪三也。兄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公沉吟曰:“汝說我有三罪,欲我如何?”遼曰:“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則必死。徒死無益,不若且降曹公,卻打聽劉使君音信,如知何處,即往投之。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園之約,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詳之。”公曰:“兄言三便,吾有三約。若丞相能從,我即當卸甲;如其不允,吾寧受三罪而死。”遼曰:“丞相寬洪大量,何所不容?願聞三事。”公曰:“一者,吾與皇叔設誓,共扶漢室,吾今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養贍,一應上下人等,皆不許到門;三者,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三者缺一,斷不肯降。望文遠急急回報。”——《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當時關羽兵敗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經過張遼的勸說,關羽決定活下去,“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園之約,三者可留有用之身。”但是,原則上必然是需要和曹操劃清界限的,所以才有了“降漢不降曹”。簡單說就是,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劉備關羽等人之前只是類似於“清君側”的反曹而已,現在勢不得已,而曹操又自稱是漢丞相,遵從漢帝的旨意行事,那剛好順著這個臺階,雖然實際上(在現代人眼光裡)投降了曹操,但是名義上是聽從漢帝指揮的。這就是“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狗可不可以吃很甜的東西?比如是很甜的椰子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