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5026557232

    人的記憶是可以被篡改的。我先來說說為什麼可以。一般的,記憶分為三個步驟:編碼,儲存,檢索。這似乎給人一種樸素的直覺,即某一時間發生的某一事件被我們用箱子封存,必要的時候再提取出來,箱子內部的事物是一個穩定不變的東西,雖然長時間沒有對這段資訊加以利用,原來清晰的記憶會變得有些模糊,但是這也只是「記不清」,而非「記錯了」。如果我們能對自己不清楚的事情保持沉默,那麼也就不存在篡改的問題,因為這只是是否清楚的問題,而不是正確與否的問題。但是人會經常發生一種叫做「重構式記憶」的現象。一般認為,這發生在人們進行回憶的「檢索」機制中,即檢索記憶的過程會讓儲存的內容發生改變。人會經常性的回憶,有時候主體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回憶。最常見的是場景記憶,當我們看到與似曾相似的場景,個體的思維很可能就會不自覺的被拉回到回憶中去,而這時新場景的某些資訊就會被整合到舊的記憶中,當再次回憶起來的就是新的場景,但是很可能會被我們認為舊的場景也是這樣。

    假設原來看過的場景是這樣的,看完以後儘量不要再翻上來。。。。。。。。。。。。新的場景是這樣的。人的檢索機制是一種找線索,依靠線索找結果,或直接找到結果再反推線索的過程。如果兩個場景相似,我們的檢索經常發生的情況就是,我們會先認為這是一樣的場景,然後再認為我們是依靠某些線索來判斷的,所以有些不同的細節就會被認為是相同的。由此,這個場景會被認為就是舊的場景,尤其是這段資訊在一段時間內未被使用。注:1.你們一定會再次翻到前面仔細觀察前面的圖片,但是大部分時候,人是不能回到過去再審視一番的。2.不要認為這些細節無關痛癢,在目擊證人進行回憶的時候,細節可能是非常關鍵的最有名的研究來自於心理學家Loftus對目擊證人證詞的研究。她發現,人們在觀看同一部影片,即使影片中沒有出現嬰兒,卡車,穀倉,但是僅僅對被試的提問資訊中包含了這些資訊,就足以讓大部分人們認為觀看的影片出現過嬰兒,卡車,穀倉。他們的記憶已由模糊或者正確變得與事實不符。最後我來說說可能的方式有哪些?心理學家Loftus的研究或許能為我們提供思路。她採用的方法是對被試的提問包含錯誤前提。舉個例子,給被試觀看的影片中並未出現校車,但語言暗示提問法會使回憶得到不同的結果:1.在電影中看到校車了嗎?2.在電影中看到孩子上校車了嗎?值得注意的是,2)中包含著「有校車」這一錯誤前提。令人驚訝的是,這個資訊會奇妙的混入被試的記憶中,一週後進行的測試會使得被試回答“是”的百分比遠遠大於控制組。另外的一系列實驗表明,如果採用包含錯誤的前提,或者語言含混不清的問法,會把新的資訊新增到記憶中去,而主體一般不會感受得到。這項研究改變了審判中目擊證人證詞的信度和律師盤問的一些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這與人們注意的焦點有關,焦點是極其有限的。一般的,我們會選擇性的注意一些區域性(或者整體感覺),而忽略其他事情,而其他的事情被新的資訊取代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情緒記憶,場景記憶,語言記憶,都存在這樣的情況。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就是,心理治療會幫助很多人回憶起童年的慘痛經歷,這一般認為是不好的經歷會被主體壓抑到潛意識裡。但是因為人的記憶是可能會被塑造的,所以這樣的慘痛經歷也有可能是心理治療師重複提醒所導致的新資訊的新增,由此治療過程中的喚起被壓抑的記憶也是可以被質疑的(不等同於推翻)。謝邀。寫了有點長了,不好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愛情與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