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的火柴
-
2 # 看不見的角落
假如王安石變法成功,北宋的自救行動也就成功了!
由於真正做到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北宋文人的政治水平出奇的高,完全不似歷代文人只會空談、發牢騷。北宋局勢的困頓,也給了他們大顯身手的機會。
局勢困頓
對於北宋的評價有兩個詞非常的貼切:積貧,積弱。造成這樣惡果的主要原因是軍事上的失敗以及官僚體系的臃腫。
在軍事上,從宋太宗開始先後對遼、西夏作戰失敗造成了極大的損失以及恐慌。最明顯的就是歲幣以及增軍。
在很多人印象裡歲幣數額不大,因為他們對換算的單位不明確。如果統一了單位會發現,歲幣的負擔真的太重太重了。比如說澶淵之盟,定下的歲幣就是每年十萬兩白銀,二十萬匹絹。後面又有重熙增幣、慶曆和議歲幣的數額直線增長,翻了好幾倍。要知道,這可是真金白銀的賠出不。全國一年的銀課才多少,一下子就賠出去一半。所以宋朝大臣一直提及財政困頓的時候,必定要提到歲幣之重!
再然後就是增兵,大規模的增加禁軍和廂軍。廂軍倒是無所謂,因為要服勞役的原因也不算虧。可禁軍不一樣,只負責披甲作戰和訓練,造成了鉅額的支出。禁軍和廂軍的人數在不斷的增加,達到了一百多萬,北宋每年的財政收入十分之七要填進這個無底洞。
同樣,官僚體系的臃腫也非常嚴重。宋朝的官制相當的奇葩,有官職沒用,必須要有委任。吏部尚書管不了吏部,戶部尚書同樣也管不了財政,都有額外的人來兼任。可管不了歸管不了,薪水和待遇還是照常發放,退休了之後品級也給你留著。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冗官。
由於以上幾個原因,自宋仁宗以後北宋的財政年年入不敷出,成了擺到檯面上最急迫的問題。
改革自救
在王安石變法之前還有范仲淹的慶曆新政,理念上有很大的不同。
慶曆新政的主要方向是節流,減少對官僚集團的優待來減少財政開支,達到富國的目的。由於影響到了絕大部分既得利者的利益,很快的就無聲無息的夭折了。
與之對比,王安石的開源節流,富國強兵就顯得太有誘惑性了,一度被認為是中興的希望。可是在解決財政問題時出現了大問題。王安石變法並沒有創造財富,僅僅是重新分配!受到反撲自然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從某些程度上來說他也成功了!當然,這個成功只是階段性的。
就財政上來效果非常的迅速和顯著,不然你以為司馬光後來元佑更化後到處往外送的錢是哪來的?王安石變法後,北宋的財政久違的出現了盈餘,數量還不少。
軍事上成果出現的則比較緩慢,一直到後來的章惇時期才顯現出來。尤其是西軍,得到了極大的加強,打的西夏和吐蕃幾乎差點滅國。
雖然瑕疵副作用有不少,變法後的北宋總體還是呈上升趨勢。奈何有一個變法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實施人才良莠不齊。
有的人是為了改革,有的人則僅僅是為了投機。打著新黨名號的有很多,真正想做點事的也就只有章惇。其他人如呂惠卿,蔡確,蔡京等人,不作為也就算了,個人品德還差,嚴重拉低了新黨的形象。
如果王安石變法成功,或者說後面繼任的章惇能成功,北宋大概就可以國運綿長了吧。
喜歡就關注唄。。。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回覆列表
王安石變法樹敵太多,太過急切,好心辦糟了事情,是不會成功的,如果成功,北宋可能就會出現中興,不會那麼快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