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嘗試將下列漢語翻譯成外文(英文,法文,俄文,德文,拉丁文,希伯來文,日文等等不限):
1.弓。
2.長弓。
3.鵲畫長弓。
4.鵲畫鐵胎長弓。
5.鵲畫鐵胎烏木犀角長弓。
6.天將滅魔鵲畫鐵胎烏木犀角裂地蹈海龍膽長弓。
中文難不難學?
憑良心說,還是有難度的。起碼,上面那些“鵲”啊,“魔”啊,“犀”啊,“裂”啊,“蹈”啊,還有長得很像的“天”和“滅”啊等等亂七八糟的單字是要花力氣記住的。
但幸運的是,一旦過了這個坎,以中文自身的遣詞造句法,用起來卻沒有擔心的那麼難。
說到這裡,肯定有外語系的不服了,肯定覺得我是在抖機靈,無非又是想吹噓漢語簡潔這個老梗。而且,外語裡也有詞根,各種字首字尾,也有構詞法。
但是,不知道諸位看出來沒有,決定漢語篇幅的,主要是句子的長度。而基本單位――字,永遠只佔一個方格。
要理解這一點,需要舉個反例。
先看一個英語單詞:abandon,構成這個詞的字母,a,b,a,n,d,o,n,是從左到右排列的,也就是說,單詞越複雜,越長。
那麼,我們再看一個漢字,“贏”。
如果我們把這個漢字拆分成點,橫,撇,捺,彎鉤,橫折等等基礎筆畫,再按照英文單詞的形式從左到右排列,照樣很長!
而有意思的是,我們沒有這麼做。
這就是中文跟大多數外語(尤其是拉丁語系)的區別。
中文是筆畫,字,詞,句。
大多數外語是字母,詞根,單詞,句。
很多外語是沒有“字”這個概念的。
雖然他們有詞根,但大家看啊,同樣是詞根(甭管啥字首字尾吧),“re”佔用兩個字母,短一些,只發一個音節,“port”則佔用四個字母,長一些,發音也要兩個音節。這就限制了詞根發揮作用。他們不能允許過於複雜的詞根存在,也不能動用過多的詞根去組詞,因為詞根太長太複雜太多,由此組成的單詞只會更長更復雜,搞不好,不光看起來像亂碼,甚至都不一定讀得出來。
中文既允許“一”這種筆畫簡單的字存在,也允許“贏”這種筆畫複雜的字存在――反正,論佔用空間,它們都只佔一個方格(二維圖案化的後果)。論發音,他們都只發一個音節(多音字只是有多種發音,但並不佔用多個音節)。論用途,既可以單用,也可以組詞造句聯用。
一旦有了字,接下來就是組詞和造句的區別。
我們反過來舉例,英語翻譯成漢語。就比如龍媽那一串頭銜吧。
我們既可以翻譯成“碎鐐者”,也可以翻譯成“打碎鐐銬的人”。兩者意思完全一樣,但前者只用了三個漢字,後者則要用六個漢字,兩者相差一倍。
因為有了字,我們可以透過字的用量來調整(甚至是大幅調整)詞與句的篇幅和結構。
但是,在外語體系裡,你很難透過調整字母與詞根來做到這一點。
層組詞 :底層、上層、層次、基層、層報、層巒、中層、表層、煤層、下層、層疊、高層、夾層、樓層、礦層、斷層、層級、地層、深層、層軒、
請嘗試將下列漢語翻譯成外文(英文,法文,俄文,德文,拉丁文,希伯來文,日文等等不限):
1.弓。
2.長弓。
3.鵲畫長弓。
4.鵲畫鐵胎長弓。
5.鵲畫鐵胎烏木犀角長弓。
6.天將滅魔鵲畫鐵胎烏木犀角裂地蹈海龍膽長弓。
中文難不難學?
憑良心說,還是有難度的。起碼,上面那些“鵲”啊,“魔”啊,“犀”啊,“裂”啊,“蹈”啊,還有長得很像的“天”和“滅”啊等等亂七八糟的單字是要花力氣記住的。
但幸運的是,一旦過了這個坎,以中文自身的遣詞造句法,用起來卻沒有擔心的那麼難。
說到這裡,肯定有外語系的不服了,肯定覺得我是在抖機靈,無非又是想吹噓漢語簡潔這個老梗。而且,外語裡也有詞根,各種字首字尾,也有構詞法。
但是,不知道諸位看出來沒有,決定漢語篇幅的,主要是句子的長度。而基本單位――字,永遠只佔一個方格。
要理解這一點,需要舉個反例。
先看一個英語單詞:abandon,構成這個詞的字母,a,b,a,n,d,o,n,是從左到右排列的,也就是說,單詞越複雜,越長。
那麼,我們再看一個漢字,“贏”。
如果我們把這個漢字拆分成點,橫,撇,捺,彎鉤,橫折等等基礎筆畫,再按照英文單詞的形式從左到右排列,照樣很長!
而有意思的是,我們沒有這麼做。
這就是中文跟大多數外語(尤其是拉丁語系)的區別。
中文是筆畫,字,詞,句。
大多數外語是字母,詞根,單詞,句。
很多外語是沒有“字”這個概念的。
雖然他們有詞根,但大家看啊,同樣是詞根(甭管啥字首字尾吧),“re”佔用兩個字母,短一些,只發一個音節,“port”則佔用四個字母,長一些,發音也要兩個音節。這就限制了詞根發揮作用。他們不能允許過於複雜的詞根存在,也不能動用過多的詞根去組詞,因為詞根太長太複雜太多,由此組成的單詞只會更長更復雜,搞不好,不光看起來像亂碼,甚至都不一定讀得出來。
中文既允許“一”這種筆畫簡單的字存在,也允許“贏”這種筆畫複雜的字存在――反正,論佔用空間,它們都只佔一個方格(二維圖案化的後果)。論發音,他們都只發一個音節(多音字只是有多種發音,但並不佔用多個音節)。論用途,既可以單用,也可以組詞造句聯用。
一旦有了字,接下來就是組詞和造句的區別。
我們反過來舉例,英語翻譯成漢語。就比如龍媽那一串頭銜吧。
我們既可以翻譯成“碎鐐者”,也可以翻譯成“打碎鐐銬的人”。兩者意思完全一樣,但前者只用了三個漢字,後者則要用六個漢字,兩者相差一倍。
因為有了字,我們可以透過字的用量來調整(甚至是大幅調整)詞與句的篇幅和結構。
但是,在外語體系裡,你很難透過調整字母與詞根來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