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瓜阿果
-
2 # 歲月靜好63259718
我家大寶有段時間也是這樣,寶寶主要是心理太敏感。有一次我帶大寶去逛超市,她很開心的對後邊排隊的叔叔笑,可是那叔叔無視她,為此就哭了。我翻閱了好多育兒書籍,書中答案不一,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寶寶成長的各個階段都不一樣,有的階段愛扔東西,有的階段開始稍微不如意就哭,這時寶寶太聰明,因為他知道,他哭了,爸爸媽媽特別是爺爺奶奶都順他意。不過如果寶寶一直心理很敏感就要多帶寶寶出去旅遊,還有多和小朋友玩,培養她活潑開朗的性格。
當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比較少幫助自己因應強烈情緒的策略,所以哭是很常見的反應。而家長在教養的過程中,必然會需要設下一些規範。當這些規範和孩子的需求相牴觸,引發出孩子挫折、失望、權益被剝奪……等等的強烈情緒時,孩子自然就會想哭。家長只是在做需要做的事,孩子也只是在用自己會的方式表達情緒,並不是誰的問題。
鼓勵孩子不用哭的,要用說的,不因孩子的哭鬧就放棄規則,我認為這些都是適切的教養方向。然而孩子的成長是循序漸進的,所以如果現在他習慣用哭的,就不可能一下就跳到可以都用好好說的。家長可以考慮採取以下的方式來協助孩子發展:
1. 用同理的方式示範如何「好好說」:
當孩子在哭的時候,家長可以傳達對他當下狀態的同理瞭解,像是說:「你很喜歡吃餅乾(玩玩具),但暫時吃(玩)不到了,所以現在覺得好失望、好傷心喔!」同理除了有助於孩子認識及穩定情緒外,也是在示範可以怎麼用語言的方式表達自己,也就是在幫助孩子學習怎麼「好好說」。相對而言,這時候家長如果強調是孩子自己無法遵守約定,才會造成他的權益被剝奪,雖然可能是事實,但卻是對孩子當下的情緒幫助不大的事實,所以孩子可能只會哭得更兇。
2. 讓孩子清楚知道「要」做什麼:
也許對一個三歲的孩子來說,有時會不是很清楚家長要求的「好好地吃」、「好好地玩」要怎麼具體做到。因此家長可以給更明確的行為引導,例如:「請你吃餅乾的時候,坐在椅子上吃。想玩的話,等吃完餅乾再玩」或「請你輕輕地拿、輕輕地玩玩具,不然玩具會痛喔!」此外,事前提醒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像是在給孩子餅乾之前,家長可以先問:「我們吃餅乾的時候,是要邊玩邊吃呢?還是要坐在椅子上專心吃?」然後等孩子說出正確的方式,並且也照著坐好了之後,再把餅乾給他。
3. 促進孩子思考如何表現合宜行為:
直接剝奪權益也許會留下深刻印象,但對孩子來說可能只是挫敗經驗,學習合宜行為的效果不明顯。因此建議家長可以先暫時把餅乾、玩具收走,請孩子思考怎麼幫助自己遵守規則,並讓孩子知道只要想到後跟家長說,就可以恢復權益。之後家長可以從旁觀察,只要孩子有做出自己想到的事,就立即給予肯定,鼓勵孩子持續表現這些行為。
4. 協助孩子用適當的方式滿足需求:
如果孩子有丟東西或相似的需要,可以幫孩子尋找適合的玩具、物品,並約定好在家裡的哪裡可以玩、怎麼玩,請孩子想要丟東西的時候,就去約定好的地方用約定好的方式丟,幫助孩子慢慢學習在滿足自己需要的同時,也能尊重外在環境。相同地,家長可以讓孩子知道您不是要禁止他吃餅乾或玩,只是希望他能兩件事分開做,吃餅乾時就專心吃,吃完後再專心玩。
幼兒說,一枚親子心理諮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