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4499988444786王六地

    歷史的轉折是要付出不可估量的代價;文人墨客筆下加以擴張,為的是啟發人們對時代變遷的認可。說小氣點:露點名聲,討點薪水,因為處在經濟浪潮的尖端,各自的生活方式不同,因人而異,真實的歷史寫照,來自於人民大眾。

  • 2 # 倚齋聽風雨

    歷史不需要創造,可是需要文人來記載。可恨的是,有些統治者為貶低或褒揚某朝某人,或為洗刷惡行、杜撰自身功績,不惜為一己私利命令史家篡改、刪減史實,導致不少歷史事件疑點重重。

    在權力的威逼下,文人不得不屈服,依循君王的意願撰寫。有些史實掩蓋不住,透過口口相傳,傳至民間,變成野史,卻容易被傳得面目全非。因野史非官方所載,難以令人信服,編造的歷史便以假亂真。

    更有統治者焚書禁書,加上朝代更迭戰亂不斷,部分史料早已化作塵土,無法考據。文人們只能用考古的方式來推測這些歷史。因此,我們有時看到的歷史資料,只是推測出來的不確定事件,並非實證。

  • 3 # 潘不安講究史

    歷史是由所有的勞動人民一起創造出來,又經過無數的有識之士透過不同的角度,有官方的,也有民間的,收集、記錄、整理而來的。

    其中可能有刪減、有篡改、有編造,強權有時候可能取的勝利,但不一定能遮蓋天下人的眼睛,因此往往總是會有真實的記錄流傳下來。所以我們現在在讀史的時候,也不能完全的相信某一家之言,而是堅持“孤證不立”,即不僅要有文獻記載,而且也不能是片面之詞,也要有考古的佐證。

    傳說、野史、正史、信史,一般來說我是這樣從小到大排列他們的可靠性的。傳說,一般流傳民間小說中,以訛傳訛,真實度不高,但往往透過迷霧能夠一些被掩蓋的東西。野史,是民間記錄的內容,受資訊渠道的影響,其中有不少耳聞的東西,但也有不少親身經歷的真實記錄。

    而正史並非是因為出自官方就一定可靠,可能會因為統治方面的考慮,而有刪改,但他因為有朝廷的支援,能夠接觸到更多民間不可能見到的記錄和資料,所以更加的全面。至於可信方面,正史不一定百分百可信,需要依靠其他的佐證,當記載被其他證據證實,就可以稱為信史,沒有新的可靠證據前基本上就應該認為是真實的。

    盡信書不如無書,歷史還是需要自己去考據,但是歷史虛無主義更要不得。因為歷史是很多先輩付出很大的心血和精力傳承下來的,其中不少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左傳》記載魯襄公二十五年,崔杼弒殺齊莊公。齊國史官太史在竹簡上如實寫下五個字“崔杼弒其君”,崔杼知道後要求篡改,太史不從被殺。其後太史的兩個弟弟依舊寫下“崔杼弒其君”,也被殺死。

    當只剩下最後一個弟弟時,他依然在竹簡中寫下“崔杼弒其君”,崔杼無奈,只得放了他。這時候有南史氏,拿著寫有“崔杼弒其君”的竹簡趕來,準備繼承太史的事業,當知道歷史已經如實被記載後,他才放心回去。

    所以,作為華人,我們應該驕傲,我們有這世界上最悠久,最真實,最完整,且從未斷絕過的歷史記載,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承。更要警惕“欲亡其國,先亡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

  • 4 # 酒的酒次方

    歷史是人民創造並書寫的。偉大人物對歷史的推動無疑是非常巨大的,甚至能改變歷史。客觀中正的文人能夠記錄真實的歷史,但是一般說來正統記錄下來的歷史未必可信,因為如今的文人幾無思想獨立者,而是按照權力的需要記錄歷史,甚至歪曲、篡改歷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江的梁山,為何打不過方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