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79885804960

    雞蛋加熱的過程中,尤其是過度加熱,會使雞蛋中的半胱氨酸一部分分解為硫化氫。蛋黃中的鐵含量較高(但是蛋黃中的鐵不容易吸收),當硫化氫跟鐵相遇時,就會形成青黑色的硫化鐵。也就是說,蛋黃之所以變成青黑色,是因為生成硫化鐵的原因。

    雞蛋裡含量最高的就是蛋白質,而蛋黃中富含鐵元素,當硫遇到鐵元素形成了硫化亞鐵,也就是蛋黃上覆蓋的那層“黑膜”。

    硫化亞鐵是一種灰綠色的物質,因此蛋黃就有了一層淡綠色,顏色深一點就會感覺是黑綠色。這層物質是安全的,並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什麼危害。

    硫化亞鐵本身無毒,不溶於水,不易被人體吸收,所以就算吃了,基本上也都會透過糞便排出體外。同時,雞蛋中的硫化亞鐵十分微量,不會導致貧血、脫髮、結石、影響生長和智力發育。

    擴充套件資料:

    煮雞蛋的時候,一般來說,煮的時間越久,就越容易產生黑綠色物質。

    從水沸騰時開始計時,煮5分鐘時雞蛋會有流淌的蛋黃,煮6分鐘時蛋黃會變得黏稠並剛剛開始凝固,煮8分鐘時雞蛋黃完全凝固,但蛋黃仍然是金黃色和黏稠狀的(雞蛋全熟,細菌被殺滅),煮10分鐘時蛋黃會變得更堅硬和蒼白;繼續煮,雞蛋黃就會開始變硬,吃起來可能有點噎。

    所以,如果希望雞蛋煮好吃,還不會有綠色產生,就不要煮太長時間,並且及時用涼水降溫,這樣能降低硫化氫往裡面擴散的速度,就能避免它跟蛋黃裡的鐵結合。

    一般煮8—10分鐘,雞蛋熟了,也足夠殺死可能存在的沙門氏菌,保證安全,口感比較好,也不會有綠色出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琦這一個背打轉身隔扣兩人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