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爭史

    1944年10月25日09:24在薩馬島海域,當美軍護航航母觀察到日本艦隊轉舵停止追擊、開始後撤時,在“他媽的!弟兄們,他們跑啦!”的歡呼聲中,這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後一場水面艦戰鬥就此結束。

    (尼米茲(左)與哈爾西(右))

    (一架“神風”特攻機撞向“聖洛”號航母瞬間)

    客觀來說,“塔菲3”遇襲屬於偶然,在明確日本海軍第1遊擊部隊位置後,第7艦隊有足夠的時間調整部署,無論是抽調蘇里高海峽的第72特混艦隊北上參戰,還是動員更多的陸基戰機配合“塔菲1”和“塔菲2”所部艦載機對日軍展開圍剿都是不錯的選擇。金凱德之所以要為了一個護航編隊的得失把問題捅到了尼米茲的案頭,逼著哈爾西回援,是為了給對方一個難堪,以報第34打擊艦隊棄守聖貝納迪諾海峽的“被坑之仇”。而就在25日當天12點30分,薩馬海戰後僅僅向南航行一個小時後,慄田健男突然下令放棄衝進了萊特灣的任務,獨斷決定把航向改為北方。此舉飽受後世日本歷史學家詬病,許多人認為慄田健男怯懦畏戰,但事實上是1944年10月25日6點,小澤治三郎並沒收到慄田健男突破聖貝納迪諾海峽的訊息,7點12分美軍艦載偵察機飛抵小澤艦隊上空,此時小澤艦隊已經達成了誘敵的目標,因為24日夜晚哈爾西已經決定率領3個航母特混大隊北上,可是之前承諾的第34打擊艦隊根本沒成型,金凱德一直以為這支艦隊留在了聖貝納迪諾海峽,這件事導致了之前說的矛盾。但是小澤治三郎在誘敵成功之後發電報通知慄田健男,可是後來慄田健男堅稱從來沒收到這份電報,這份關鍵的電報沒收到導致了慄田健男根本不知道小澤治三郎誘敵成功;從而認定萊特灣內還集中了大量美軍主力艦,所以採取了迴避戰略。慄田健男也不願意將日本聯合艦隊最後的精銳浪費在消滅運輸艦上,北上也是為了尋找哈爾西主力進行決戰。

    (美軍第54驅逐艦分隊所屬“梅爾文”,在蘇里高海峽率先發射魚雷命中戰列艦“扶桑”)

    (發生劇烈爆炸起火的美軍航母“聖洛”)

    雖然上述兩種說法看起來頗有道理,但事實上慄田健男在電報裡把撤退原因說的很清楚了:第一:與敵航空母艦群交戰,耗費了時間,不到午後不能衝入,失掉了策應蘇里高部隊(西村艦隊)的時機。第二:在本日午前的戰鬥中,從敵航空母艦發出電報“請求援助”,回答是“要在兩小時以後”。另外,敵運輸船隊鑑於本日早晨以來的戰況,勢必退避灣外,其他的船也在離港出擊,即使午後衝入,敵艦船不在灣內的可能性很大。第三:竊聽電話得知:敵方命令航空母艦搭載飛機在塔克洛班基地著陸,又,敵方知道本日晨起的作戰狀況,必在萊特方面集中以多艘母艦為主體的艦隊,我如衝入灣內,在狹小如池的海面,無法自由行動,將受到敵大量飛機的集中攻擊,戰況對我將十分不利。可以說放棄突入萊特灣,取道聖貝納迪諾海峽北撤,是日本第1遊擊部隊經過研究之後的集體決定。而至於事後慄田健男感嘆錯過了小澤治三郎關鍵性的電報導致錯失戰機。還是美方“相關人士”表示;慄田艦隊突入萊特灣將改寫戰局,都不過是事後挽回顏面的作秀而已。參考資料:《聯合艦隊》《日本·軍鑑》第四期

  • 2 # VonGuderian

    本人小白。

    夜間作戰,即使是驅逐艦的主炮在近距離可以擊穿戰列艦的艦身,夜間作戰無疑是驅逐艦的戰場,在正常情況下驅逐艦在接近戰列艦是會被副炮洗。但夜間的話,由於日本艦隊雷達未完全裝備。所以美軍艦艇可以近身投雷。

    日方沒有希望吧,白天的航母戰美軍艦載機戰有優勢。日軍除非抗住白天進攻,在夜戰將主力艦隊與美軍航母部隊戰鬥。退一步說,就算日本贏了,4個月之後失去的艦艇就都會補充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晚上吃的很少,又堅持鍛鍊,為什麼低壓還是很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