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姓是中文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193。
據2006年的統計,程姓的人口在中國大陸排名33位。
程姓起源有五:
1.出自風姓,以國為姓,是重和黎的後裔。
2.以地名為姓。
3.出自商、周之際的伯符之後。
4.出自姬姓,是荀氏後裔,以邑為姓而改。
5.別的民族和姓氏改為程姓。
較為有名有以下幾個:
程鄭(?-前548年),春秋時期晉國下軍佐,出自荀氏的別支程氏。前573年,晉悼公即位任命程鄭為乘馬御。後來程鄭成了晉平公的寵臣,前549年,被任命為下軍佐。當時晉國六卿執政的格局已經形成,程鄭作為國君寵臣獲得高位很不安。鄭國行人公孫揮到晉國聘問,程鄭問如何才能降級,公孫揮不能回答,告訴然明,然明認為程鄭這種人問這樣的問題,不是將死,就是就要逃亡。前548年,程鄭去世,子產開始重視然明。
程嬰(?-?),程氏,名嬰,春秋時期晉華人,是藏匿並撫養趙氏孤兒趙武的著名義士。程邈:秦朝人,字元岑,籍貫下邽(今陝西省渭南東北)。隸書創造者。程不識,是中國漢朝軍事人物,封霸成侯。
程銀(?-?),河東郡人,關中軍閥之一,於東漢末年建立地方勢力。與馬超、韓遂、侯選、楊秋、李堪、張橫、成宜、馬玩、梁興合稱“關中十將”。
程昱(141年-220年),字仲德,三國時期兗州東郡東阿(今山東聊城市東阿縣)人,三國時魏國將領和政治家。原名程立,因夢中於泰山捧日,被曹操更名程昱。220年逝世,時年八十,諡曰肅侯。
程普(生卒年不詳),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人(今河北豐潤)。東漢末年孫堅麾下將軍,是東吳的三代元勳;因為軍中最為年長,所以被人們尊稱為“程公”。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字義貞,唐朝大將,濟州東阿斑鳩店人(今屬山東省東平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十九。在民間故事程咬金是一員福將,其三板斧相當厲害,但實際上,一生並無以板斧為武器,而用槊。
程頤(1033年-1107年),字正叔,北宋洛陽伊川(今屬河南省)人,世稱伊川先生,北宋理學家,教育家,歷官汝州團練推官、西京國子監教授。與其胞兄程顥共創“洛學”,人稱“二程”,為理學奠定了基礎。後追封洛國公,配祀孔廟。
程顥(1032年-1085年),字伯淳,號明道。世稱明道先生,北宋洛城伊川人,程顥與其弟程頤,皆理學大師,世稱“二程”。早年與程頤共師周敦頤。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歷官鄠縣主簿、上元縣主簿、澤州晉城令、太子中允、監察御史、監汝州酒稅、鎮寧軍節度判官、宗寧寺丞等職。後追封“豫國公”,配祀孔廟。
程大昌(1123年-1195年),字泰之,南宋學者,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今洪裡鄉)人。程大昌繪有《禹貢論山川地理圖》,並大量引用《水經注》的記載,對酈道元亦有所批評。現代酈學家陳橋驛將程大昌列為宋代的兩大酈學家之一。道光《晉江縣誌》稱:“大昌博學善考究,著述傳於當時。”歸有光則批評他“山川、土地非身所履,終無以得其真”。著有《易原》、《禹貢論》、《詩論》、《雍錄》、《北邊備對》、《演繁露》、《考古篇》、《易老通言》。《程文簡集》20卷,已佚。另著有《樗蒲經略》,敘述樗蒲玩法。
程姓是中文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193。
據2006年的統計,程姓的人口在中國大陸排名33位。
程姓起源有五:
1.出自風姓,以國為姓,是重和黎的後裔。
2.以地名為姓。
3.出自商、周之際的伯符之後。
4.出自姬姓,是荀氏後裔,以邑為姓而改。
5.別的民族和姓氏改為程姓。
較為有名有以下幾個:
程鄭(?-前548年),春秋時期晉國下軍佐,出自荀氏的別支程氏。前573年,晉悼公即位任命程鄭為乘馬御。後來程鄭成了晉平公的寵臣,前549年,被任命為下軍佐。當時晉國六卿執政的格局已經形成,程鄭作為國君寵臣獲得高位很不安。鄭國行人公孫揮到晉國聘問,程鄭問如何才能降級,公孫揮不能回答,告訴然明,然明認為程鄭這種人問這樣的問題,不是將死,就是就要逃亡。前548年,程鄭去世,子產開始重視然明。
程嬰(?-?),程氏,名嬰,春秋時期晉華人,是藏匿並撫養趙氏孤兒趙武的著名義士。程邈:秦朝人,字元岑,籍貫下邽(今陝西省渭南東北)。隸書創造者。程不識,是中國漢朝軍事人物,封霸成侯。
程銀(?-?),河東郡人,關中軍閥之一,於東漢末年建立地方勢力。與馬超、韓遂、侯選、楊秋、李堪、張橫、成宜、馬玩、梁興合稱“關中十將”。
程昱(141年-220年),字仲德,三國時期兗州東郡東阿(今山東聊城市東阿縣)人,三國時魏國將領和政治家。原名程立,因夢中於泰山捧日,被曹操更名程昱。220年逝世,時年八十,諡曰肅侯。
程普(生卒年不詳),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人(今河北豐潤)。東漢末年孫堅麾下將軍,是東吳的三代元勳;因為軍中最為年長,所以被人們尊稱為“程公”。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字義貞,唐朝大將,濟州東阿斑鳩店人(今屬山東省東平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十九。在民間故事程咬金是一員福將,其三板斧相當厲害,但實際上,一生並無以板斧為武器,而用槊。
程頤(1033年-1107年),字正叔,北宋洛陽伊川(今屬河南省)人,世稱伊川先生,北宋理學家,教育家,歷官汝州團練推官、西京國子監教授。與其胞兄程顥共創“洛學”,人稱“二程”,為理學奠定了基礎。後追封洛國公,配祀孔廟。
程顥(1032年-1085年),字伯淳,號明道。世稱明道先生,北宋洛城伊川人,程顥與其弟程頤,皆理學大師,世稱“二程”。早年與程頤共師周敦頤。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歷官鄠縣主簿、上元縣主簿、澤州晉城令、太子中允、監察御史、監汝州酒稅、鎮寧軍節度判官、宗寧寺丞等職。後追封“豫國公”,配祀孔廟。
程大昌(1123年-1195年),字泰之,南宋學者,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今洪裡鄉)人。程大昌繪有《禹貢論山川地理圖》,並大量引用《水經注》的記載,對酈道元亦有所批評。現代酈學家陳橋驛將程大昌列為宋代的兩大酈學家之一。道光《晉江縣誌》稱:“大昌博學善考究,著述傳於當時。”歸有光則批評他“山川、土地非身所履,終無以得其真”。著有《易原》、《禹貢論》、《詩論》、《雍錄》、《北邊備對》、《演繁露》、《考古篇》、《易老通言》。《程文簡集》20卷,已佚。另著有《樗蒲經略》,敘述樗蒲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