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北Wish
-
2 # 道道快談
我覺得這種現象很正常啊,我不但會讓學生互相對答案,有時還會讓學生互相批閱試卷,我覺得這種方式對學生掌握知識有好處。
互相對答案可以讓學生興奮,學習熱情高漲。或許是因為我們這裡生源素質較差的緣故吧,學生經常發睏。每次到習題講評課的時候,如果老師按部就班在講臺上講解答題步驟或要點,學生聽著聽著就發睏了。因此,我經常是公佈答案,然後讓學生們互相討論,互相解答,然後把解決不了的問題反映上來,我再做重點解釋。學生往往會爭論得面紅耳赤,他們在爭論的過程中也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啊。相比於老師機械地灌輸,我覺得讓學生主動探索要好很多。當然,這也有弊端,那就是有些學生藉機說閒話、扯閒篇。
互相對答案批閱試卷還可以讓學生揚長避短。我一般是給學生詳細解讀一下評分規則,然後要求學生在對答案或批閱試卷的過程中,分點批閱或評判,這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帶著審視批評的眼光看別人,別人犯的錯誤必然會對他起到警示作用。
當然,這種方法不能經常使用,就算用,老師也要看一下作業或試卷,大致瞭解學生存在什麼問題,不然講評習題或試卷就沒有任何針對性了。以前見到有人在網上批評老師這種做法,認為這是老師在偷懶或轉接責任,我覺得這是錯誤的認識。我們經常說“教無定法、學無定法”,任何一種教法、學法都有利有弊,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不會使用單一的固定的方法的,總是根據學生情況來隨時調整的,目的無非就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知識、提升能力。
老師們無論採用什麼方法,都是教學的需要,大家不要總是帶著挑剔的眼光看老師,讓學生互相對對答案,本來很正常的事情,就可能上綱上線成了老師偷懶。讓家長督促孩子做作業籤個字,就成了老師把責任轉嫁給家長了。怎麼那麼多事呢?就不能讓老師安安心心地上個課?
宣告下,我不是一名教師,只是個普通人而已。
我覺得對答案這個問題在學生中應該是普遍存在的,我在上學的時候也不例外。
寫完作業對答案這個問題本身無所謂對錯,關鍵是如何利用這個過程,利用的好的話它會促進學習,利用不好的話將會阻礙進步。
老師佈置作業是為了檢查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做作業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檢驗自己所學的哪些知識記住了,哪些地方掌握不好,因此獨立完成作業是基本的。
做完作業後要進行檢查,看看會做的題目有沒有因為馬虎而做錯,把握不準的題目就找找書本的例題溫習一下解題過程,實在不會的題目再找同學或家長老師幫助指導予以解答。
如果作業全部做完並檢查完了,其實也可以找同學核對一下答案以做到心中有數,遇到和同學不同的解題方法時大家也可以一起來探討。
但是,遇到做錯的題目絕對不能盲目地照抄同學答案,一定要弄清楚錯誤的原因,要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在錯誤中發現自己的欠缺,及時補漏。
不過,我還是覺得作業應該是自己獨立完成的一件事情,和同學對答案容易養成一種依賴的心理,真正的考試時可沒有人當場和你對答案並修改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