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立國王

    三國演義與小說作品沒有什麼區別。是人為的思想邏輯想象出來的,演義的本身就是一種自我創造,放大劇情需要,夾雜一些沒有事實的情節,直白點說,就是胡編亂造,真真假假,一切都是為了演義中的演義需求。與正史相差甚遠,就像現在人們所說的抗日神劇一樣。鬧笑話而已吧。三國演義中很多情節嚴重演義話,外行人看熱鬧,只能呵呵!要想真正瞭解歷史三國,還是要看正史史書記載。可惜的是,現在人都很忙,讀書的人不一定有耐心看史書。以為三國演義就是正史,這是非常錯誤的認知。三國演義只能是一種娛樂作品,不能代表歷史事實。

  • 2 # 夏雨風

    我想誤會了,喜歡《三國演義》就如同今天小孩喜歡網路遊戲而已。

    《三國演義》是人們飯前茶後津津樂道的歷史故事,而不是探討三國曆史的話題。讚美諸葛亮賢良丶關羽忠義,不見得是為漢朝鳴冤叫屈,而是人們崇尚古人的一種情懷。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只有喜歡演義的人,才會越談越開心。自認是三國通的,會不會混在農民堆裡鬥地主,哪隻有天知道了!

  • 3 # 止曦sunshine

    因為脫離學生時代之後,除了專業研究歷史的人群,人們很少會再去品讀正史了。三國演義被稱作“四大名著”之一,權威性是不容置疑的,於是有真正喜愛歷史文學的人去品讀,也有沽名釣譽者藉此表現自己有博古通今之才。

    其次,三國演義比正史更能得到大家的青睞。它源於三國正史而又加入了杜撰的元素,豐富人物形象、增加閱讀趣味的同時也帶給大家更多想象的空間。較之於晦澀難懂的正史記載更深入人心。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大家接觸的多、瞭解的多,自然而然就確立了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 4 # 宋宵因

    我看的第一部三國演義的封皮上的書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從名稱來看,三國演義就是把三國志通俗化嘛。朝代、時間線、人物都是跟三國志一樣的,因此確實有很多人把三國演義當歷史看了。因為大家看到了通俗,沒有細究演義二字。

    但是把三國演義當正史的應該不多吧?正史一般是政府組織人編纂的史書,這個大多數人還是不會把三國演義當正史的。

    所以,作為一個普通人,如果不怎麼通曉歷史,那麼把三國演義當作歷史也未嘗不可。畢竟三國演義是讓華人知曉三國曆史的重大功臣,在中國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看歷史,知教訓,三國演義出了闡明事實稍遜之外,其他方面的作用都有,所以把三國演義當成歷史未嘗不可。

  • 5 # 順其自然159220662

    一部好的作品,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是幾代人,不斷修改,創作,完善,共同的結晶。

    《三國》《三國志》《三國演義》……是幾代人,不斷修改,從各角度編寫,共同完善的一部曠世奇書,小說作品。

    現在有些人用正史,歷史來歪曲小說。動不動就是正史。純屬扯淡。在三國時期亂世年代。誰來組織編寫正史,皇家史官能瞭解到多少民間鎖事。一件重大歷史事件,也只有幾個字的歷史記載,何況民間的雜陳小事。

    各種版本的三國,描寫騎兵大戰,各種場面。敢問,馬蹬是什麼朝代發明的?三國時間,馬蹬還沒發明,馬匹只是用來運輸和農耕,根本不可能騎馬舞刀弄槍的廝殺。也不符合考古事實。

    正如《白毛女》作品,從一開始民間傳說,到寫成小冊子,再到改成小說,發展到舞臺劇,戲劇,舞劇,芭蕾舞劇。最後成為完整的《白毛女》作品。經歷了時代的變遷,無數幕後人員的創作,改編,完善。

  • 6 # 劍難飛

    因為人們聊天時談到三國的話題很多,而真正讀過三國正史的很少,但誰也不想對如此普及的話題表現出無知,就將讀過的、聽人說過的演義內容搬出來了——互相傳來傳去,自己也相信就是真的了。

  • 7 # 板刀面

    魯迅有篇小說叫《高老夫子》,這個高老夫子何許人也?這是個舊時代的酸腐文人,姓高,名幹亭,新文化運動興起後,高老夫子與時俱進,“因驟慕俄國文豪高君爾基之為人,故改名高爾礎了。”

    這個高爾礎,因寫了篇七拼八湊的白話文,被一學校聘為歷史教員,為了應付學生,高老夫子連開夜車,犧牲打麻將時間攻讀歷史,他一邊讀一邊詛咒前任教員,因為前任給他扔下的題目是“論東晉之興亡",高老夫子慨嘆時運不濟,如果前任教員早些辭職,那他可以把《三國志通俗演義》講上三天三夜,如“桃園三結義“,“黃忠定軍山斬夏侯淵之類”,如果那教員晚些辭,講到五代之後,那他就可以講秦瓊賣馬之類了…

    魯迅所以用了這麼多文字,目的是諷刺許多二把刀文人把故事當歷史,但他也從間接上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許多人對歷史和演義分不清,把演義當歷史了。

    客觀地說,三國時代的故事和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元明清沒什麼兩樣,都是華人,都是中國事,而且社會結構和社會背景也都差不多,人們對三國時代那麼熟悉,就是因為出了部《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很精彩,這勿庸罝疑,同時,相比史書,《三國演義》的故事更得人心,因為史書中的人事都是乾巴巴的記錄,而《三國演義》卻是生動的代入式的描寫,這是人們喜歡《三國》、遠離史書的原因所在。

    《三國演義》的故事,無論是居廟堂之高的帝王,還是處江湖之遠的草民,幾乎人人耳熟能詳,尤其民間,人人口耳相傳,個個津津樂道,是典型的下里巴人,至於正史,則僅是冬烘老學究賣弄學問的陽春白雪式的工具而已。

  • 8 # 中行偃1

    不僅現在,過去和將來越來越多的人都會把《三國演義》當成正史。為什麼?

    在後漢三國的歷史上,曹操、孫權、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這些《三國演義》裡的主要人物,有沒有?有,就說明她確實是存在的,是實實在在的歷史。

    黃巾起義、十常侍誅殺何進、董卓亂朝、界橋之戰、官渡之戰、白狼山之戰、漢中之戰、夷陵之戰、曹丕竄漢、高平陵之變、諸葛北伐……這些歷史事件是不是真實存在過的?是,那不就是歷史嗎!

    草船借箭、空城計、借東風等這些遊戲般的情節,是不是空穴來風?至少在孫權、趙雲、陸遜身上都能看到它們的影子!雖然移花接木架接給了諸葛亮的智慧,畢竟在三國曆史上也是有的。

    冀州、幽州、幷州、青州、兗州、徐州、豫州、荊州、益州、涼州、交州以及合肥、吳郡、許都、長安、洛陽、長沙、襄陽、樊城、成都、武昌(公安)這些著名地理位置歷史上有沒有?別說歷史上了,現在不是還在嗎!而且有一些連名字都沒換。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都是歷史上正兒八經存在過的史實。那麼《三國演義》不是正史是什麼!!!胡適說:“……話雖如此,然而《三國演義》究竟是一部絕好的通俗歷史。”

  • 9 # 碧海藍天33371

    晉朝、南北朝、隋、唐的史學家們都一致認為《三國志》是偽史,是賣國史。大文豪史學家金聖嘆對《三國志》的點評是三實七虛,而對《三國演義》的評價是七實三虛。比如曹操取得一丁點勝利,蜀漢降臣陳壽就立即拍馬屁大書特書大篇幅寫“吾太祖武皇帝”取得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勝利。而“赤壁之戰”無能的曹操輸的一敗塗地,他就寫了簡單的幾行字“吾太祖武皇帝中了東吳周瑜小兒奸計”。這是寫史嗎

  • 10 # 空明流轉時光

    因為這些很多人不太會裝13!

    何為正史?你去看看棒子的教課書保真的正史世界都是他們的,日本的正史侵略戰爭是為了大東亞共榮,越南的正史就是沒輸過,三哥更牛咖哩沒贏夠,美國也是勉為其難的為了世界和平幫助了印第安人,打倒了納粹,搞定了蘇聯,無私的解放了給拉登 薩達姆。。。。。。一系列人民。你叫我信哪個?

    紙上談兵就是紙上談兵,雖然空談誤國還輪不上我們,但就個人來說不如學學《菜根談》裡面說的,你說某某古人說這說那我還懷疑有沒這個個人呢。

  • 11 # 小小淺談史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讓我們瞭解一下《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乃明羅貫中依據陳濤的《三國志》和裴松之的註解經過藝術的加工,編纂,最後所成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中所著的人物,時間,地點或多或少可以在歷史中尋找到他的足跡。

    至於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把三國演義當作正史來看待?我認為有如下幾點,僅觀參考。

    童年的耳濡目染

    在我們的童年時代,我們或多或少聽到過四大名著這一詞,其四大名著包含《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這些都是少年時所推薦閱讀的書籍,教材課本中都或多或少的含有四大名著的選文閱讀,加之村頭的大爺大媽的口口相傳,讓我們的腦袋裡有了初步的記憶。

    影視劇的翻拍

    看電視是我們的娛樂消遣方式之一。影象在人民的記憶東西當中,是最先也是最容易被人快速的記住,更容易被人腦所記憶。關於《三國演義》的翻拍翻拍在翻拍,所我所瞭解翻拍次數以不下三四遍,《三國演義》本身就是一部精彩歷史小說,書中的宏大的場景描述,細膩的劇情敘述,加上藝術家的藝術加工,最後就成為了我們喜聞樂見的文化影視,非常令人著迷,容易讓人加深印象。隨之《三國演義》的重複重複再重複地播出,長期以往,人的記憶就有了更為深刻的瞭解。

    資訊認識的不足

    就好比你不是這一領域的人,就不是,也不想去深入瞭解這一領域的是是非非。對於不是歷史的研究者或是歷史的愛好者來說,根本就不知道,亦是沒有精力,或是不想和沒有能力去認識關於東漢末年三國時代的歷史。可能因為《三國演義》影響太廣,認識度太高,也許很多人只知有《三國演義》,卻不知《三國志》,所以很多人把《三國演義》當成正史了不足為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剛生出來的小孩放在水裡不回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