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研究生某外語專業,學了五年半了,出國兩年,自認為不是學渣,閱讀算大量吧,看劇聽廣播和native交流都不算少,但越發覺得自己說得很差。和外國朋友交流,他說每次和我說話都會故意降低語速。求大神們傳授經驗,非常感謝!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939957300
-
2 # 閒看秋風999
如果不去英語國家待上個一兩年,恐怕你永遠也達不到native speaker的語言。理由很簡單,在中國學到的英語,哪怕是全英文教材,外教上課,貌似很地道的英語交流,但換一個語境,換一個話題,馬上就會露餡,因為你學到的不是真正的(authentic)語言。充其量只是教學語言或者過渡性語言。離了書本,呢還會說英語嗎?
其次,語言教學教給你的大多都是正式語言,換句話說,學了以後你只會像“書”一樣進行交流(talk like a book),只會不分場合,不看物件用一種口氣去交流。 比如你不會知道什麼場合用
Would you please be kind enough as to open the window ?
什麼時候該用
Open the window !
書本可能會教你如何talk,單書本不可能教你如何去communicate。這就是華人學英語和native speaker 之間的差距。
你的英語完全可能比美華人要好,在某些方面!
不要以為native speakers 英語各方面能力都比你高。你認識的英語單詞,很多美華人不認識;你能讀懂的英語文章,美華人不一定讀得懂。
Mr.Gong曾與一位剛畢業的美國女大學生聊天,一時興起考起她的詞彙量來。我從腦袋裡擠出一個GRE單詞,她支支吾吾,連說了幾個答案都不對。我又拿另一個GRE 詞語解釋第一個詞語,她更是沒聽說過。其實這也比較正常,所謂GRE,就是美國大學生考研究生的入學考試,她沒考過,不懂是正常的。
為了不讓美國小美女難堪,我趕快給她個臺階下,“我只是想要確認一下,美國大學生都不懂的詞,我以後就不用學了,要不然美華人都不懂,學了也是白學啊。”
她說,“也不是,其實寫文章或讀難度高的文章還是需要這些詞的。”
我說,“對。那你覺得看Time Magazine 、Economist、Wallstreet Journal 的文章難度大嗎?”
她疑惑地問:“什麼?”我非常驚訝,如此著名的的雜誌她竟然沒聽說過。我跟她解釋,這是常見的雜誌和報紙。她嘻嘻地笑,“我從來沒有讀過這些哦。”
我說,“奧,可能女生對這些東西不太感興趣吧。”
其實無論在哪個國家,你坐飛機、到休息室,他們總會給你送這類雜誌,Time 和Economist是最常見的。也許大學生用不著讀這些東西吧。
當然,美國有許多詞彙量超高的人,比如報社編輯、博士、作家、英語文學教授以及受它影響的兒子……以及本專業領域詞彙量超高的專業人士。
國內的童鞋們水平都很高啊,GRE、託福詞語瞭如指掌的人不少。主動是找Economist看的童鞋也不少,雖然他們也覺得很難。但去看了,至少說明你在某些方面的英語能力已經比一些美國大學生強,甭提與美國農民比了。
所以不要妄自菲薄,你已經很強了。只不過我們當中很多人,是強在“高處不勝寒”的地方,有時難免成為“空中樓閣”,缺少下面的堅實基礎。也就是說,而最常用的東西美華人會比你強太多,這部分東西大多是他們十歲前甚至五歲前就學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