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56241309994

    不能。

    倚天其實有個很隱秘的主題。

    在光明頂上,張無忌與小昭困於密道,見了陽頂天夫婦的骸骨,金庸專意寫小昭唱了一首曲子:

    ……展放愁眉,休爭閒氣。今日容顏,老於昨日。……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百歲光陰,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還有:來如流水兮去如風,不知何所來兮何所終等)

    緊接著的明教眾人決意殉教,唱詞是:

    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我想,這個隱秘的主題,是有關時光與生死的感慨。

    類似的只有這兩處嗎?並不是,類似的感慨,遍佈全書。

    你看張翠山殷素素,窮髮十載泛歸航,一朝命散;張無忌自己中了寒毒,五六年裡,無時不在憂慮生死;胡青牛醫人不自醫,鳳陽城外餓殍滿地,人率相食;及至蝴蝶谷白衣如雪,大好男兒將要血撒中原,都是生死的命題。

    再後來,張三丰的鐵羅漢自不必說,靈蛇島上,黛綺絲邀謝遜借刀,言談裡滿是故人俱老,此身堪驚之意;四女同舟何所望時,茫茫大海上,小昭的兩首曲子,可又由殷離再點了一次:

    五人相對不語,各自想著各人的心事,波濤輕輕打著小舟,只覺清風明月,萬古常存,人生憂患,亦復如是,永無斷絕。忽然之間,一聲聲極輕柔、極縹緲的歌聲散在海上:“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百歲光陰,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卻是殷離在睡夢中低聲唱著小曲。……各人想到生死無常,一人飄飄入世,實如江河流水,不知來自何處,不論你如何英雄豪傑,到頭來終於不免一死,飄飄出世,又如清風之不知吹向何處。張無忌只覺掌裡趙敏的纖指寒冷如冰,微微顫動。

    這又是有關時光的感慨。

    更不必提朱武后人、丐幫出場、黃衫女登場(專門寫了神鵰俠侶絕跡江湖)、以及書末武穆遺書大顯身手時,與前兩作比較而得的物是人非感了。

    從這種角度看,可以說,倚天的主體是少年人,結構卻是本時之書。射鵰是《傳》,神鵰也明確了故事聚焦於俠侶,唯有倚天是《記》,跨越百年。

    而這許許多多的感懷,都從郭襄張君寶身上引起,都從郭襄張三丰身上結束。

    小說第三章起筆便寫:

    花開花落,花落花開。少年子弟江湖老,紅顏少女的鬢邊終於也見到了白髮。這一年是元順帝至元二年,宋朝之亡至此已五十餘年。

    而舊版倚天的結尾卻是:

    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瀟灑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迴環往復,恨無絕期。

    這極其完整的結構下,鋪墊了全書的悵惘。

    但原著如果刪了這兩回,損害可大得很。

    ps:如果沒有倚天的這兩回,沒有描寫過騎驢的意象,郭襄的形象,不過一個痴情女子,不至於聰慧二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火了還爛嘴角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