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魏青衣

    徽班進京可以說是京劇形成的導火線,對於京劇的形成及以後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說起京劇的起源,其實可以從戲曲界的“花雅之爭”說起。

    花雅之爭是清朝中葉與當時官戲崑曲的爭寵,從始至終大概經歷了一百多年,最後以花部完勝,京劇從中脫穎而出,崑曲敗退江南而告終。當時花部為京腔、秦腔、弋陽腔、梆子腔、羅羅腔、二黃調、徽劇、漢劇等十幾個地方戲的統稱,除了京腔是北京的本土戲曲外,其餘的全都是外省來的。而雅部則是當時的官戲崑曲。

    花雅之爭大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京腔與崑曲之爭,當時由於崑曲經歷了近三百年的發展,已經由俗轉為大雅,越來越不受普通百姓的待見。這時候京腔出來了,由於京腔是北京城本土戲曲,語言、唱腔、故事都的非常貼近北京群眾,所以很快就受到了北京群眾的喜愛。

    那時候北京有九座可以唱戲的城門,出現了“六大名班,九門輪轉”的局面,而流行了幾百年的崑曲,卻無人問津。京腔雖然打敗了崑曲,但因此也被統治者關注,被召進宮中。由於當時京腔的唱腔、程式等並未定型,很快就被統治者改成了御用聲腔,失去了原本的特色,逐漸雅化。

    第二個階段是以秦腔為代表的“俗”戲與以崑曲、京腔為代表的“雅”戲的較量。這一仗毫無疑問,老百姓聽了幾百年雅緻的戲曲了,好不容易出來個京腔,還被改成崑曲的樣子。這時候有個相對起來很俗的秦腔出現,則大大吸引了老百姓去看秦腔的興趣。這下變成了六大名班無人問津了,而秦腔劇團則是九門輪轉了。

    但是由於秦腔的戲詞比較粗鄙,太俗了,當時很多戲詞和唸白中都有葷段子,所以秦腔很快被清廷禁演,最後不得不離開北京。後來雖然秦腔回去了,但那些戲詞也都改了,人們對其也不再有多大的興趣了。至於第三個階段則是徽班進京了,雖然前面京腔誕生已久,但其主要唱腔是弋陽腔,中間又夾雜著許多聲腔,後來又被清廷改了很多,最終弄的不倫不類的。

    而徽班進京可以說是促成京劇誕生的主要原因了。徽班進京後,京腔以徽劇漢劇中的西皮二黃做主要唱腔板式。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秦腔、崑曲、弋陽腔等地方劇種,形成了一個新的劇種,因為其主要唱腔板式是西皮二黃,所以它也叫皮黃戲。

    徽班進京可以說是京劇的形成中最重要的一環,是至關重要的。後來京劇也用了四大徽班的基礎,第一代很多京劇名家,都是原徽班的主要演員。

  • 2 # 漢人子龍

    適量的對比有助於改善審美疲勞,更促進了人們對藝術的品味。互相之間的內容談資可以把生活充滿色彩個性。

    只有市場融合豐富種類,才可能造就新的傳統文化復興。再次展示華夏文明的風土人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讚美草原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