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齊桓公,楚莊王都是春秋五霸的霸主
所謂的霸主其實是除了自身諸侯的身份外,還享有領導諸侯之權,替周天子行使權力。
那麼,首先說晉文公,公元前632年,楚晉城濮之戰後,晉文公大會諸侯於踐土(當時衡雍附近,今河南省境內), 周襄王命令王室大臣尹氏、王子虎和內使叔興父策命晉文公為「侯伯」,還賞賜給晉文公許多東西,其中有「大輅」、「戎輅」兩種車輛及車輛上的服裝和配備、紅色的漆弓一件和一百個紅色箭鏃、一千個黑色箭鏃。此外,周襄王還賞賜稱為「虎賁」的勇士三百人給晉文公。周襄王給晉文公的命辭是「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意味讓晉文公恭敬地服從天子的命令,以安撫四方諸侯,並懲治不忠於王室的邪惡之人。對於周天子的恩寵,文公辭謝三次,然後才接受命令,並且說道:「重耳謹再拜叩頭,接受何宣揚天子的賜命!」晉文公三次之朝覲周襄王表示尊敬。城濮之役後,晉文公的這些措施,換得了周王室對他的支援,他的霸主地位由此而得已確立。
齊桓公稱霸標誌性事件是葵丘之盟。
在這次會盟之中,諸侯達成了共識,簽訂了一份合約,大致內容如下:不準禍水東引,不準因為別國饑荒就刻意不賣糧食,不準隨意更換太子,婦女不能參政等等,這些內容是諸侯們達成共識之後定下的,而作為代表宣讀盟約的齊桓公也從此踏上了巔峰,成為了當世霸主。
楚莊王是取代晉國稱霸的。晉楚邲之戰(公元前 597) ,楚莊王稱霸。春秋中期,楚莊王繼位後,國勢日強,欲霸中原,與晉鬥爭日益激烈。地處中原要衝的鄭國成為兩國爭奪的焦點。周定王十年(公元前 597中)六月,楚莊王率軍攻破鄭都新鄭(今屬河南),鄭降楚。當楚圍鄭時,晉景公派中軍元帥荀林父率上、中、下三軍救鄭。行至黃河邊。本不想與楚決戰的荀林父聞鄭已降楚,即欲回師,但中軍副將先彀(湖)怕晉失霸業,反對避戰回師,拒不從命,自率中軍一部渡河。荀林父怕受“失屬亡師”之罪,被迫命令全軍盡渡。進至郵地 (令河南榮陽東北)紮營。楚軍進至逯(鹽,今鄭州北) ,得知晉軍渡河來攻,莊王及孫叔敖考慮到此行目的已經達到,無意與晉決戰,遂率軍南撤。後來伍參又向莊王進言:荀林父新上任,號令不行,將帥矛盾,晉軍必敗。我們是大國之君,避戰於晉臣,是國家的恥辱。莊王聽後,下令停止撤退,決心擊敗晉軍,以堅定鄭國附楚之心。
楚莊王叫鄭國派人出使晉營勸戰,以加深晉軍內部矛盾。果然,晉軍戰和兩派意見尖銳對立,相持不下,荀林父無所適從。為麻痺晉軍,莊王兩次派人至晉營求和,以懈其備。荀林父因將不聽命,本無勝利把握,又被楚一再遣使求和的假象所迷惑,未作任何戰鬥準備,並和楚使約定盟期,以圖儘快班師。楚莊王見時機成熟,為激怒晉軍主戰將領,故意派人衝擊晉營。荀林父仍無動於衷,一心與楚訂盟,並接受魏綺(奇)、趙旃(沾) 二人要求赴楚營約盟,但二人因私怨反而前去挑戰。晉上軍主將士會料定二人此行必激怒楚軍,遂在敖山下設伏,以防事變。魏綺前往楚營被逐,趙旃又率軍衝入楚營, 楚莊王立即率 30乘兵車追逐趙旃。孫叔敖誤以為莊王陷入晉軍,遂率三軍攻擊前進。荀林父正待楚使前來訂盟,忽聞楚大軍迫近,驚慌失措,急令全軍後撤。楚軍發動全面進攻,晉軍完全失去指揮,死傷慘重,只有晉上軍設伏未動,得以保全,從容撤退。楚軍勝利進駐呦地,不久凱旋迴國。經此一戰,楚代晉取得中原霸權。
晉文公,齊桓公,楚莊王都是春秋五霸的霸主
所謂的霸主其實是除了自身諸侯的身份外,還享有領導諸侯之權,替周天子行使權力。
那麼,首先說晉文公,公元前632年,楚晉城濮之戰後,晉文公大會諸侯於踐土(當時衡雍附近,今河南省境內), 周襄王命令王室大臣尹氏、王子虎和內使叔興父策命晉文公為「侯伯」,還賞賜給晉文公許多東西,其中有「大輅」、「戎輅」兩種車輛及車輛上的服裝和配備、紅色的漆弓一件和一百個紅色箭鏃、一千個黑色箭鏃。此外,周襄王還賞賜稱為「虎賁」的勇士三百人給晉文公。周襄王給晉文公的命辭是「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意味讓晉文公恭敬地服從天子的命令,以安撫四方諸侯,並懲治不忠於王室的邪惡之人。對於周天子的恩寵,文公辭謝三次,然後才接受命令,並且說道:「重耳謹再拜叩頭,接受何宣揚天子的賜命!」晉文公三次之朝覲周襄王表示尊敬。城濮之役後,晉文公的這些措施,換得了周王室對他的支援,他的霸主地位由此而得已確立。
齊桓公稱霸標誌性事件是葵丘之盟。
在這次會盟之中,諸侯達成了共識,簽訂了一份合約,大致內容如下:不準禍水東引,不準因為別國饑荒就刻意不賣糧食,不準隨意更換太子,婦女不能參政等等,這些內容是諸侯們達成共識之後定下的,而作為代表宣讀盟約的齊桓公也從此踏上了巔峰,成為了當世霸主。
楚莊王是取代晉國稱霸的。晉楚邲之戰(公元前 597) ,楚莊王稱霸。春秋中期,楚莊王繼位後,國勢日強,欲霸中原,與晉鬥爭日益激烈。地處中原要衝的鄭國成為兩國爭奪的焦點。周定王十年(公元前 597中)六月,楚莊王率軍攻破鄭都新鄭(今屬河南),鄭降楚。當楚圍鄭時,晉景公派中軍元帥荀林父率上、中、下三軍救鄭。行至黃河邊。本不想與楚決戰的荀林父聞鄭已降楚,即欲回師,但中軍副將先彀(湖)怕晉失霸業,反對避戰回師,拒不從命,自率中軍一部渡河。荀林父怕受“失屬亡師”之罪,被迫命令全軍盡渡。進至郵地 (令河南榮陽東北)紮營。楚軍進至逯(鹽,今鄭州北) ,得知晉軍渡河來攻,莊王及孫叔敖考慮到此行目的已經達到,無意與晉決戰,遂率軍南撤。後來伍參又向莊王進言:荀林父新上任,號令不行,將帥矛盾,晉軍必敗。我們是大國之君,避戰於晉臣,是國家的恥辱。莊王聽後,下令停止撤退,決心擊敗晉軍,以堅定鄭國附楚之心。
楚莊王叫鄭國派人出使晉營勸戰,以加深晉軍內部矛盾。果然,晉軍戰和兩派意見尖銳對立,相持不下,荀林父無所適從。為麻痺晉軍,莊王兩次派人至晉營求和,以懈其備。荀林父因將不聽命,本無勝利把握,又被楚一再遣使求和的假象所迷惑,未作任何戰鬥準備,並和楚使約定盟期,以圖儘快班師。楚莊王見時機成熟,為激怒晉軍主戰將領,故意派人衝擊晉營。荀林父仍無動於衷,一心與楚訂盟,並接受魏綺(奇)、趙旃(沾) 二人要求赴楚營約盟,但二人因私怨反而前去挑戰。晉上軍主將士會料定二人此行必激怒楚軍,遂在敖山下設伏,以防事變。魏綺前往楚營被逐,趙旃又率軍衝入楚營, 楚莊王立即率 30乘兵車追逐趙旃。孫叔敖誤以為莊王陷入晉軍,遂率三軍攻擊前進。荀林父正待楚使前來訂盟,忽聞楚大軍迫近,驚慌失措,急令全軍後撤。楚軍發動全面進攻,晉軍完全失去指揮,死傷慘重,只有晉上軍設伏未動,得以保全,從容撤退。楚軍勝利進駐呦地,不久凱旋迴國。經此一戰,楚代晉取得中原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