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瑪塔爾的幻想雜談

    一、語出《資治通鑑》晉紀。

    晉中宗朝中重臣王敦起兵作亂,其兄王導及家族受牽連,在宮外候罪。周伯仁進宮,王導請其說情。周伯仁表面不加理睬。但積極向皇帝進言為王導開罪,並上書為王導請命。王導不知,所以懷恨在心。

    後來王敦握有大權,詢問王導要不要殺掉周伯仁,王導一言不發,最後導致了周伯仁的被殺。後來王導從文庫中找到了周伯仁以前的奏摺,才恍然大悟,痛哭流涕:“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

    二、典故: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意思是我雖然怨恨伯仁,卻沒有想殺他的意思;但是因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殺死,伯仁的死與我有間接的關係,《世說新語》載,公元322年,晉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亂,其弟王導及家族受牽連,為了請罪一大早王導帶著王氏子弟跪在宮殿門前等候皇上發落。這時周靑進宮,王導希望周靑能替他說些好話,便小聲對他說:“伯仁(周靑的字),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結果周靑就當沒聽見,昂首走進宮去。等他從宮裡出來,已經喝得暈乎乎的,王導和他招呼,他還是不理不睬,一邊走還一邊嘀咕:“今年殺賊子,取個斗大金印……”

    後來王敦總攬朝政,要收拾周靑遂詢問王導:“周靑也算是個人才,是不是給個官噹噹?”連問了幾次,王導因想起周靑曾在宮門口不幫自己的事就一直都沉默不語。王敦見他這樣就眼中兇光一閃:“如果不配為官,那麼應該殺掉!”王導還是沉默。於是,周靑被王敦殺害。

    後來,王導有一次在整理中書省的檔案時,才發現周靑極力維護自己為自己辯白的奏章。又聽說了那天自己跪在宮門時,周靑一進宮就激烈地維護王家全家,只不過沒有在自己面前表示出來而已。聯想到自己卻在能救活他的時候沒有伸手相救,一股強烈的負罪感湧上心頭,他回家後對兒子們說:“我雖不殺伯仁,但是伯仁卻因我而死。幽明之中,負此良友呀!”這就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個典故的來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九年級報哪種型別的輔導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