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rS140985216
-
2 # DS影片
中國明朝萬曆年間日本對中華屬國-北韓王國的大舉入侵,是由當時日本的最高統治者、從一介平民奮鬥至成為“關白”的豐臣秀吉所發動的。而這場失敗的戰爭最終導致了豐臣政權在其死後倒臺,由德川家康成立的江戶幕府取而代之。因此對於日本人來說,評價秀吉徵朝,基本等同於評價秀吉這個人。
桶狹間之戰的浮世繪,畫師特意將策馬趕來的豐臣秀吉畫入其中
日本史學家普遍認為:秀吉在國內完成了統一,結束了戰國亂世,功績不可謂不顯赫。但是秀吉在外交上卻徒有宏圖,沒有收到實效,暴露了他不過是個侷促於島國內部的井底之蛙,在複雜國際環境中缺乏善於應付的知識和卓見。他發動的北韓戰爭儘管在各個戰役和策略上有可取之處,但從整體而言卻完全是輕率的舉動。戰爭初期對北韓軍連戰連捷便使得秀吉得意忘形,甚至制定征服明朝以後各種措施,說明他對局勢看法過於樂觀,不懂得現實國際關係的嚴峻性,天真的簡直像個孩子。造成這種錯覺的背景是,倭寇在中日朝之間長期活躍後,日本領導人普遍覺得北韓等海外國家並不是遠方國家,是很接近的,可以去征服之。
今天日本博物館中的“種子島鐵炮”
二戰後的日本史學家明確指出:力不從心的侵略野心任何時候都是滅亡的根源,只是因為這時明朝和北韓國力都有不足,所以日本才沒有陷於危險境地(即反過來被明軍、北韓軍征討),至多隻是加速了豐臣政權的滅亡,這一點真可謂是萬幸。
李成桂時代北韓王國的軍隊還算是很比較強大的
當然,在二戰之前,在日本大肆吹噓秀吉侵朝戰爭的人也很多。這些人如九州薩摩地區的島津家,主要是為了吹噓祖上的武功,給自己找面子而已。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又開始入侵北韓,於是又有一群御用文人跳出來吹噓當年秀吉侵朝的功勳還有合理合法的理由。這些都不必深究,只當是犬吠即可。
明朝後期的萬曆北韓戰爭是四百年前發生在北韓半島的一場國際戰爭。北韓史書則稱之為壬辰衛國戰爭。《明史》稱萬曆北韓之役的勝利為“東洋之捷,萬世大功”。無法否認這場戰役的意義,如果日本在這個時期徹底佔領了北韓,恐怕侵華戰爭也不會拖延到二十世紀了。 整個戰爭從萬曆二十年(1592年)豐臣秀吉開始進攻北韓至萬曆十六年(1598年)日軍退回日本結束,歷時七年。這場戰爭,明朝“幾舉海內之全力”,前後用兵數十萬,費銀近八百萬兩,歷經戰與和的反覆,最終異常艱苦的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日本史書把萬曆北韓之役分為兩次戰爭,分別叫作文祿之役和慶長之役.在戰役期間,日軍間或有一些戰術勝利,但從總體趨勢來看,日軍在明軍參戰以後處於被動防守地位.日本自封的所謂戰國猛將們,英豪們,與明軍交戰往往“舉陣驚駭奔散”,雖然取得過一些勝利,大都是在防守時取得的,有些勝利甚至是對方送來的.日本的戰國時代實際上是城邦、領主割據時代,其戰力與中國的戰國七雄動輒擁兵數十萬,相差何止裡許計也.現有不少資料,甚至遊戲,把他們描繪成頂天立地的英雄,其實不過爾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