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4296916
-
2 # 真正鱷魚不哭
對具體技術不熟悉,泛泛談一下可能性:
為達到某一目標,可能有幾條效能差距不大的技術路線可供選擇。考慮評估的標準無非以下幾種:
1.技術難度,包括相關各種技術的成熟度和多種技術的相容性。很多看起來更先進的技術最終落選,往往就因為招標者對其成熟度可靠性存有疑慮。
2.運作難度。“大道至簡”,看起來炫酷的東西未必好用,成功的技術產品應該是可靠性高而故障率低。
3.維護難度。再低故障率的裝備也是會出問題的,這就要求新技術產品便於維護,才能保持較高出勤率。
如果上述三方面都難分高下,那就要考校成本。這個成本包括購置成本、運作成本和維護成本,需要綜合考慮。
個人認為,線圈炮的技術難度可能大於軌道炮,維護難度也會大一些。
附帶說一下,真正有長遠打算的使用者,會將成本放到最後考慮。而那些貪便宜的,比如三哥,就被反覆坑。
軌道炮,一譯導軌炮,是電磁炮最常見的式樣。
軌道炮由兩條平行的導軌組成,彈丸夾在兩條導軌之間。兩軌接入電源,電流經一導軌流向彈丸再流向另一導軌產生強磁場,磁場與電流相互作用,產生強大的洛侖茲力推動彈丸,達到很高的速度(理論上可以到達亞光速,當然這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
線圈炮
1831年,英國科學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以後,各國軍事專家深受啟發,隨即考慮利用電磁力發射物體的原理來製造武器。最早研究的電磁炮的是線圈炮,也稱高斯炮(Gauss Gun)。線圈炮的工作原理是:炮管由許多個同軸同口徑線圈構成,炮彈上嵌有線圈。當向炮管的第一個線圈輸送強電流時形成磁場,炮彈上的線圈感應產生電流,磁場與感應電流相互作用,推動炮彈前進;當炮彈到達第二個線圈時,向第二個線圈供電,又推動炮彈前進,然後經常第三個、第四個線圈……直至最後一個線圈,逐級把炮彈加速到很高的速度。
線圈炮的優點是炮彈與炮管(線圈)間沒有摩擦,能發射較重的 炮彈,電能轉換成動能的效率較高,但供電比較複雜。1845年已有人用線圈炮將金屬棒拋射出約20米;1898年美國一位發明者斷言線圈炮可將炮彈射出230公里。但同樣由於技術上無法突破的瓶頸,使線圈炮的開發陷入停滯。而進入20世紀以後,結構簡單的軌道炮逐漸成為電磁炮研究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