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覓渡尋夢

    旱育壯秧,只有堅持旱育才能實現壯秧。控水增氧是培育旱育秧壯秧的關鍵。在水與氣這一對矛盾中,真正的誘因是水,起決定作用是水,以水調氣,水處於主導地位,圍繞水管理,水稻育秧技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一變化是艱難的,第一,水稻溼生性原始型別和傳統的水育秧技術嚴重地束縛了人們的思想,認為水稻離開水能生長得好嗎?而事實上也是如此,水稻育秧在水和肥的保證下,地上部莖葉的生長相對茂盛,尤其是與同秧齡或同葉齡的旱育秧相比,地上部鮮重具有明顯優勢,也給廣大農民以某種假象。第二,過去半旱式場地秧、田頭秧等並未實現壯根壯秧,使育秧觀念產生天翻地覆轉變的是旱育秧技術引進與推廣。旱育秧技術打破人們常規思維和陳舊觀點,使人們透過秧苗地上部形態表象,不僅看到矮壯多櫱,更重要的是看到地下部根系是否健全強盛,是否具有旺盛的生理功能,更要看到根莖葉櫱的生育程序是否存在協調一致。透過研究證明了旱秧壯秧優勢是在乾旱逆境中形成,與控水旱育直接有關,當土壤含水量越接近永久性凋萎點,在此逆境中延續的時間越長,其壯秧優勢越強。“用進廢退”,生物進化中的環境選擇,水稻秧苗莖葉具有發達的通氣組織向根系輸送氧氣,但在水肥較充足的條件下,根的主要作用吸收水肥是很容易完成的,根系沒有得到足夠的鍛鍊,而在較乾旱的條件下,秧苗要吸取水分和養料,就必須在向水性和向肥性的作用下,向縱橫兩個方向發展,所以種子根下扎,而分枝根不斷分枝並長出很多根毛,但在乾旱條件下,要維持秧苗生存,光靠幼苗自身能力在乾旱堅實的苗床上是難以做到的,必須對床土進行嚴格培肥,創造秧苗賴以生存的“肥沃、疏鬆、深厚”的土壤環境是旱育的必要基礎條件。理想的苗床,一方面保證旱育情況下,秧苗能夠透過毛細管作用得到足夠的水分滿足生育所需生理水分;另一方面,使根系得到充分氧氣,促使根系活力強盛。

      水稻不同品種和秧苗不同葉齡期對水分虧缺反應有所不同。

      不同葉齡期對水分的反應:芽期最為敏感,因為水分對芽谷已分化好的胚根、胚芽的伸長至關重要;1~2葉幼苗處於自養活動的旺盛期,透過胚乳貯藏物質的大量迅速轉化,幼苗獲得較多的營養和能量,對外界逆境有較強抗性和耐寒、耐旱能力;2~3葉期是自養向異養的轉換期,種穀能量轉化消耗殆盡,生理活動脆弱,對外界環境抗性銳減;3葉期以後,秧苗利用已形成根系吸收水分和礦物營養,透過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壯大營養體,並積蓄和貯藏部分幹物質和能量,在正常情況下,秧苗隨著葉齡增加植株個體愈大,葉面積隨之增加,蒸騰作用也逐漸加強,根系也隨之擴充套件,吸收水肥能力變強。生產上應根據這些特性,在控水旱育上要嚴格把好關。底墒仍以澆足為好,保證出疥苗,灌水造成土壤含水過多,儘管對出苗、齊苗和成苗有利,但不利於種子根儘快下扎;1~2葉期要適當控水促進種子根下扎;2~3葉期注意補水,防止死苗;4葉期以後要嚴格控水旱育,培育生理壯秧。現在培育中小苗稻區由於仍然採用露地育秧,不能擺脫天然降水的制約,因而床大田比例始終不敢放大,而且秧苗素質隨年際間雨水多少起伏很大,今後旱育秧必須堅持旱育為核心,採用小拱棚或利用蔬菜大棚嚴格控水旱育,牢牢掌握苗床水分管理的主動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燒是怎麼回事,高燒和低燒怎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