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劍恩仇錄》(1955年)、《碧血劍》(1956年)、《射鵰英雄傳》(1957年)、《雪山飛狐》(1959年)、《神鵰俠侶》(1959年)、《飛狐外傳》(1960年)。《鴛鴦刀》(1961年)、《白馬嘯西風》(1961年)、《倚天屠龍記》(1961年)、《連城訣》(1963年)、《天龍八部》(1963年)。《俠客行》(1965年)、《笑傲江湖》(1967年)、《鹿鼎記》(1969年)、《越女劍》(短篇小說)(1970年)。1、《天龍八部》《天龍八部》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從1963年開始創作,歷時4年完成。前後共有三版,並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透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象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書名出於佛經,有“世間眾生”的意思,寓意象徵著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與超脫。全書主旨“無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風格宏偉悲壯,是一部寫盡人性、悲劇色彩濃厚的史詩鉅著。《天龍八部》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漫畫及遊戲。小說的第四十一回“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於2005年入選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語文讀本(必修)中。2、《俠客行》《俠客行》是當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1965年首次連載於《東南亞週刊》。《俠客行》主要敘述一個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經歷。該書有許多耐人尋思之處,潛隱著許多“玄機”,體現著金庸對於人生、人性、生命和宇宙的新的體驗。3、《笑傲江湖》《笑傲江湖》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於1967年開始創作並連載於《明報》,1969年完成。小說透過敘述華山派大弟子令狐沖的經歷,反映了武林各派爭霸奪權的歷程。作者沒有設定時代背景,“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其所折射華人獨特的政治鬥爭,同時也表露出對鬥爭的哀嘆,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波譎雲詭,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生動可感。4、《鹿鼎記》《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創作於1969年-1972年間,背景設定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講述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塑造了一個與傳統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並借這個形象諷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和迂腐頑固的思想,表現了民族統一的思想。5、《越女劍》《越女劍》是作家金庸創作的短篇武俠小說,發表於1970年1月《明報晚報》上。小說寫越女阿青劍術精妙,被范蠡引薦到宮中教授士兵,最終幫助了越王勾踐雪恥復仇。阿青暗暗愛上了范蠡,而范蠡早與西施有白頭之約。阿青見到西施的美貌後,不忍傷害,飄然離去。小說藉助歷史上的傳說和事實,不但抒發了歷史情懷,還表現出人性的悲歌,把家國之仇與個人的愛結合在一起,使小說增加了厚重感和無限的餘味。
《書劍恩仇錄》(1955年)、《碧血劍》(1956年)、《射鵰英雄傳》(1957年)、《雪山飛狐》(1959年)、《神鵰俠侶》(1959年)、《飛狐外傳》(1960年)。《鴛鴦刀》(1961年)、《白馬嘯西風》(1961年)、《倚天屠龍記》(1961年)、《連城訣》(1963年)、《天龍八部》(1963年)。《俠客行》(1965年)、《笑傲江湖》(1967年)、《鹿鼎記》(1969年)、《越女劍》(短篇小說)(1970年)。1、《天龍八部》《天龍八部》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從1963年開始創作,歷時4年完成。前後共有三版,並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透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象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書名出於佛經,有“世間眾生”的意思,寓意象徵著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與超脫。全書主旨“無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風格宏偉悲壯,是一部寫盡人性、悲劇色彩濃厚的史詩鉅著。《天龍八部》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漫畫及遊戲。小說的第四十一回“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於2005年入選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語文讀本(必修)中。2、《俠客行》《俠客行》是當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1965年首次連載於《東南亞週刊》。《俠客行》主要敘述一個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經歷。該書有許多耐人尋思之處,潛隱著許多“玄機”,體現著金庸對於人生、人性、生命和宇宙的新的體驗。3、《笑傲江湖》《笑傲江湖》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於1967年開始創作並連載於《明報》,1969年完成。小說透過敘述華山派大弟子令狐沖的經歷,反映了武林各派爭霸奪權的歷程。作者沒有設定時代背景,“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其所折射華人獨特的政治鬥爭,同時也表露出對鬥爭的哀嘆,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波譎雲詭,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生動可感。4、《鹿鼎記》《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創作於1969年-1972年間,背景設定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講述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塑造了一個與傳統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並借這個形象諷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和迂腐頑固的思想,表現了民族統一的思想。5、《越女劍》《越女劍》是作家金庸創作的短篇武俠小說,發表於1970年1月《明報晚報》上。小說寫越女阿青劍術精妙,被范蠡引薦到宮中教授士兵,最終幫助了越王勾踐雪恥復仇。阿青暗暗愛上了范蠡,而范蠡早與西施有白頭之約。阿青見到西施的美貌後,不忍傷害,飄然離去。小說藉助歷史上的傳說和事實,不但抒發了歷史情懷,還表現出人性的悲歌,把家國之仇與個人的愛結合在一起,使小說增加了厚重感和無限的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