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傳奇歷史觀

    說征伐南越可能不恰當,應該是征伐百越,五十萬大軍分五路進攻百越地區,百越是很廣的範圍,這些秦軍並非在同一個地區作戰。征服百越之後,秦始皇在這裡設立了桂林郡,象郡,南海郡,然後這些秦軍就駐守在這三郡了。那為什麼這五十萬人不再利用起來,而是放在這裡呢?

    首先,這是征服性的戰爭,當地的百越民族經常會復叛。楚地發生了叛亂就把駐守南越的部隊調過去,那南越不用守了?百越地區民族跟中原有很大不同,並不是打下來就完了。

    其次,五十萬大軍就不死了嗎?其中進攻南越的任囂,趙佗倒是比較順利,進攻西甌的部隊打了三年沒打下來,任囂趙佗又去援助才打下來。五十萬人還是有傷亡的。

    再次,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繼位,爆發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8年,趙佗把通往中原的道路堵死,把守關口,然後自己做起來王。沒錯,中原都反了,為什麼南越不反?趙佗當時是南海郡守,他把道路封閉就開始發兵攻打兼備象郡和桂林郡。所以那五十萬人在這自己打的不可開交,最終成了趙佗建立南越國的原始力量。

  • 2 # 歷史簡單說

    說到這個徵南越的五十萬大軍,這得談起一個人,這個人叫做趙佗。

    秦始皇滅六國之後,在前219年,秦始皇派以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軍的五十萬大軍去平定嶺年,五十萬秦軍,分成五路,每一路十萬,分別駐紮於鐔城之嶺,九疑之塞,番禹之都,南野之界,餘幹之水。

    其實餘幹之水不在嶺南,而一路在番禹駐守,所以還剩下三十萬前往廣西地區作戰,但是透過三年的征戰,主將屠睢最終被殺。

    之後,秦王朝就在番禹設南海郡,郡尉為任囂,下轄番禹,龍川,博羅,四會四個縣,其中趙佗為龍川縣令。

    秦始皇死後,秦二世繼位,繼續推行秦朝的暴政,所以就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四方諸侯豪傑並起,再後就是項羽在鉅鹿之戰大敗秦軍主力,章邯軍投降,劉邦也攻入了咸陽,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

    之後,就是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最後進入了楚漢相爭。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任囂病重,他就把趙佗召來,跟他說可以利用南海郡的有利地形來建立國家,並且任命趙佗代行南海郡尉之職,跟他說這裡可以立國。

    趙佗就命令各軍隊去據險防守,以防中原的軍隊進入,並且將在南海郡上上下下的官吏都換成了自己的親信。

    趙佗又起兵,把秦朝設在嶺南的另外兩個郡,桂林郡和象郡吞併了,然後建立了以番禹為王都的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

    南越國北至南嶺,西至夜郎國,南至南海,東至閩越。

  • 3 # echolee251320514

    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1、南越秦軍內部條件不允許。中原秦軍與起義軍鏖戰之時,南越剛好經歷任囂病逝,趙佗接任任囂的事件,趙佗需要時間接管三郡軍隊、地方政府,穩固自己的統治。這些,都需要時間和精力,穩固統治是第一要務,趙佗應該沒有精力考慮逐鹿中原。

    2、統治穩固後,中原已經進入了楚漢爭霸階段,南越畢竟只轄三郡,在加上嶺南地區並不富庶,剛剛從部落社會進入封建社會,底蘊資源有限,軍力不及中原豪強,不具備爭霸的實力,所以封閉棧道,明哲保身是合理選擇。

    3、南越具備相對封閉的地理條件,燒燬棧道,可以自成獨立王國,稱帝建國的條件比較更加成熟,這一誘惑可能比參與中原戰爭更能吸引趙佗。

  • 4 # 張不叄讀秦史

    因為客觀條件不允許。大家普遍對嶺南的地理狀況沒有直觀感受,覺得應該和中原差不多,其實當時的嶺南完全是大片的原始森林,直到明清時期關於嶺南的筆記中還是這樣,而那已經是有過上千年的開發了,可以說,先秦時期嶺南地理環境的惡劣,無論怎樣估算也不為過。

    秦朝幾次徵發罪犯贅婿等移民嶺南,號稱五十萬人,就算這個人數是大體寫實的,散落在整個嶺南地區,也可以說微不足道,只能是處於半自治狀態,嶺南三郡那些郡守縣令日常的政令能順利抵達各地都已經很不容易了,還想把這五十萬軍民重新聚攏起來、北上援助中原?

    再說這又不是打遊戲,滑鼠一點軍隊就直接開出聚攏了,軍隊更需要整個後勤系統的支援。長平之戰秦軍前後出動了四十萬軍民,那是靠著整個國家機器的運轉在支撐。即便這樣,仗打完後也是元氣大傷。嶺南地區剛拿下沒幾年,各方面物資極為有限,拿糧草來說,秦軍平百越難就難在這裡,要不是靈渠的開鑿成功,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佔據嶺南;就算是佔據了整個嶺南,短短几年也不可能開墾太多的農田、積累下足夠多的糧草,戍守當地計程車兵只怕是填飽肚子都勉強,這種情況下要是北上中原,還不等回去就要斷糧了。

    更不用提當時趙佗剛接管嶺南,權力還不鞏固,各種民治政事還梳理不清,部下們也並不全都服他。所以就算他想要北上救援,也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閉關絕道以自保,就是當時條件下相對最合理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倉鼠好養嗎?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