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53413550839

    抗日戰爭時,大西南諸省中學的級任老師們,都敬業樂群.他們不但選些課外文章教授學生,要求背誦,而且晨昏自習時間,也會到教室為學生釋疑解惑,真正做到教不厭的地步.民國廿八、九年,報紙發表毛炯盛的一篇「夢見媽媽」的散文後,老師們爭相選授,蔚為一股風氣.筆者躬逢其盛,自然也將該文讀得滾瓜爛熟,毫無差錯.

    從軍後,同袍們閉口不提學校所學,「夢見媽媽」一文也隨之淡忘.日前和一位共生死的沙場老友,聊起作戰時的種種往事,而扯到「夢」文描寫戰地的苦情時,他出示一張「夢見媽媽」的文稿予我,讀來更覺親切.不過,由於曾實地體驗過戰地的情況,已不再像往昔那樣盲目叫「好」,反而覺得該文的描述,與實際有不少落差.例如「媽呀!兒此時所聽到的,只有寒村的犬吠、午夜的雞啼……」即與戰地實際狀況相去甚遠.

    我部曾在鄂東與共軍劉伯誠部交火,又在蘇皖邊境與林彪部對峙攻防,在兩軍接戰地區方圓數十里內,人畜早已走避一空,根本聽不到犬吠雞鳴,唯一可聞者是北風呼號,傷病哀嚎,至於槍聲炮聲與偶爾地戰馬嘶吼,當然不在話下.因而懷疑毛炯盛先生,有無親臨兩軍槍炮相接的真空地帶體驗過.

    筆者不才,覺得若以「傷患的哀嚎、北風的呼號」,代替「寒村的犬吠,午夜的雞啼」,更接近事實.因為,「原野上還躺著許多殭屍……」說明激戰甫告結束,傷患未及處理,只能蹲在戰壕苦捱到天明,能不哀嚎?

    附錄「夢」文於後,供未見過此文者參閱:

    夢見媽媽——在雪夜的戰場上

    我的媽媽,正在撫著我的額角悲啼,猛然一聲炮響,把我從夢中驚醒.媽呀!您剛才為什麼這樣悽慘?這樣悲傷?莫不是風雪殘年的寒宵,您切念著天涯飄泊的愛兒?

    媽呀!兒此時正臥在積雪的戰場,飽嘗著人間痛苦的滋味,衣單被薄,腹內苦飢,朔風吹凍了兒的熱血,積雪浸溼了兒的征衣.

    媽呀!兒現在所聽到的,只有寒村的犬吠,午夜的雞啼,槍聲斷續,戰馬長嘶.兒現在所看見的,只有明滅的燈火,飄蕩的旌旗,樹梢月冷,天上星稀.但不知明夜此身又在何處?

    媽呀!兒豈是為著黨國,便把美麗的故鄉忘記,只因為這遍地荊棘,掛住了我心頭的萬縷歸思.誰不夢想著骨肉團聚?誰不貪戀著家庭的甜蜜?不過,要實現小我的理想,必先補好大地的瘡痍.看啊!這原野上躺著的許多殭屍,哪一個不是他媽媽的愛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錦繡未央》那麼熱播,那麼出名,抄襲,一錘定音。你怎麼看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