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有是怎麼解決的?
15
回覆列表
  • 1 # 北京城的事兒

    你問古代有沒有近視眼,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肯定不如現代的多。現代人用眼過度視力下降,多是電子產品引起的,古代肯定沒有這種情況。雖說古代沒有這種情況,但總會有那種勤奮學習的人,在昏暗的燈光下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的養分……“鑿壁偷光”、“挑燈夜讀”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長時間在那種燈光下學習,眼睛不近視才怪呢……那有沒有一些證據來證明古代近視眼的存在呢?

    據史料記載,南宋詞人葉夢得《石林燕語》中就有記載:

    歐陽文忠近視,常時讀書甚艱,惟使人讀而聽之。在政府數年,每進文字,亦如常人,不以為異。貴人真自有相也。

    宋代文瑩《玉壺清話》中有記載:

    孫漢公……為右司諫,以彈奏竦望,疏議剛鯁。素近視,每上殿進札子,多宿誦精熟,以合奏牘。忽一日,飄牘委地四散,俯拾零亂倒錯,合奏不同,上頗訝之。俄而倉皇失措,墜笏於地。

    描述的就是近視看不清而失態的情景。

    明代,就有人作了一首打油詩來嘲諷近視眼,活脫脫的一幅啥也看不清的形象:

    笑君雙眼太稀奇,子立身旁問誰是?日透窗欞拿彈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畫壁磨傷鼻,為鎖書箱夾著眉。更有一般堪笑處,吹燈燒破嘴唇皮。

    清朝一本笑話書《笑林廣記》中也記載了很多嘲笑近視眼的笑話,舉兩例:

    1、

    一近視出門,見街頭牛屎一大堆,認為路人遺下的盒子。隨用雙手去捧,見其爛溼,乃嘆曰:“好個盒子,只可惜漆水未乾。

    2、

    一近視迷路,見道傍石上棲歇一鴉,疑是人也,遂再三潔之。少頃,鴉飛去,其人曰:“我問你不答應,你的帽子被風吹去了,我也不對你說!

    這些都是證明古代便有近視的有力證據。近視了該怎麼辦?當然是戴眼鏡啦,接下來我們就得來說說眼鏡的發展。

    1268年,英國科學家羅吉爾·培根最早記錄了用於光學目的的透鏡,將放大透鏡用於閱讀的方式也正好在歐洲和中國出現了。其實,早在1260年,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就有寫:“中國老人為了清晰地閱讀而戴著眼鏡。”

    在一張1380年的歐洲教皇聖保羅像中,就可以明顯地看見像中的人戴著眼鏡,這是最早可知的西方戴眼鏡畫像。

    ▲歐洲1380年繪保羅教皇像

    中國姑蘇(蘇州)是中國眼鏡的發源地。明代崇禎初年(1628年),一名蘇州技師孫雲球發明創造了鏡片研磨機器—牽陀車,掌握了磨片技術,用天然水晶石磨製出鏡片,同時他又掌握了“對光”(驗光)技術,根據不同人不同的情況來定製鏡片,並編制了一套“隨目對鏡”的原始驗光方法,標誌著中國驗光技術的開端。他早年英逝,但著有一部《鏡史》,對眼鏡製造技術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後來,便產生了很多生產眼鏡的手工作坊。到了清朝康熙年間,眼鏡已成為了商品在市面上廣泛銷售。

    ▲明清時期眼鏡(上海眼鏡博物館藏)

    ▲明清時期眼鏡(上海眼鏡博物館藏)

    ▲畢沅墓出土的眼鏡

    乾隆十六年(1750),楊米人有詩《都門竹枝詞》:

    車從熱鬧道中行,斜坐觀書不出聲。眼鏡戴來裝近視,學他名士老先生。

    嘉慶二十四年(1819),蘇州文人張子秋在《續都門竹枝詞》中寫道:

    近視人人戴眼鏡,鋪中深淺制分明。更饒養目輕猶巧,爭買皆由屬後生。

    透過一些關於近視和眼鏡的詩作及眼鏡歷史的發展,足以證明古代是肯定存在近視眼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祝賀牛年的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