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均:與宋元思書
【原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①。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註釋】
吳均(469~520),南朝梁文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人(現在浙江安吉人)。家室微寒,聰明好學。官至奉朝請。因私撰《齊春秋》,稱梁武帝為齊明帝佐命之臣,觸怒武帝,焚其書,免其職。其詩文清新,工於寫景,開創一代詩風,稱為“吳均體”,享譽文壇。著有《吳朝請集》。
① 任意東西: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願,時而向東,時而向西。東西:方向,在此做動詞,向東向西。
② 自富陽至桐廬:此句中的富陽與桐廬都在杭州境內,富陽在富春江下游,桐廬在富陽的西南中游。如按上文“從流飄蕩”。則應為“從桐廬至富陽”,可能為作者筆誤。自:從。至:到。許:表示大約的數量,上下,左右。
④ 直視無礙:可以看到底,毫無障礙。這裡形容江水清澈見底。
⑤ 負勢競上:山巒憑藉(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負:憑藉。競:爭著。上: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這從下文“千百成峰”一語可以看得出來。
⑥ 軒邈:意思是這些山巒彷彿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軒,高。邈,遠。這兩個詞在這裡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用。軒邈,向高處向遠處生長。
⑦ 窺谷忘反: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連忘返。反:同“返”,返回。窺:看 。
⑨ 在晝猶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 晝:白天。猶:好像。
【品讀】
《與宋元思書》是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吳均代表作品,一篇著名的駢體文。以追慕大自然、避世於方外的高潔志趣為思想核心和作為主旨,因而,文章凸顯一種淡泊明志、情趣高遠、意境幽深的澄澈境界和出世精神,使人豔羨,叫人留戀。
文章分三個層次概述富陽山水之美,風景之秀。
第一段總攬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一帶的秋日景緻。以遠視的角度,概覽天澄山迭的浩渺感,營造一種纖塵不染天地一色,空明而純淨,遼源而空靈,唯美透明的奪人心魄。駕一葉輕舟,置身流波上,作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任意東西”飄搖自由的感覺,這裡的山奇、水異,獨步於天下,連襟帶出下文的描山繪水意圖,嫁接非常巧妙、精細。
第二段說富春江的水之“異”。“縹碧”一詞點墨水色,江水無比清澈、深邃、秀麗、透明,由此洞開“千丈見底”的誇張描摹,靜逸得深不見底,水平緩而幽美,魚兒和美石沉浸其中,非常美妙。一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將緩漫的情境拉至跳躍奔騰中,水流氣勢頓生,行舟猶在箭上,浪裡浪去,飛瀉而下,場面驚心動魄,親臨感隨即而來,如同歷經般。
第三段言富春江一帶山之“奇”。奇在將山的靜化為了動。“寒樹”爭高,競相而上,你追我趕,不輸意氣。它們“互相軒邈,爭高直指”,作者採用了擬人手法,將靜態賦予動作,玲瓏跳脫,讓人心生親近感。而與之映襯的泉吟、鳥鳴、蟬叫、猿啼等和諧悅耳的清音徐來,頓開了一個美妙清疏的世界,淨化人心靈,愉悅人精神,寧靜中生喧囂,喧囂裡息寧靜,如此自然而優美、清泠也幽遠的山中情境,平淡中奇也。
靜靜地聆聽萬物Teana,輕輕地撥開心靈霧霾,看山水世界的美好,源於一顆乾淨無他的心啊!
吳 均:與宋元思書
【原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①。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註釋】
吳均(469~520),南朝梁文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人(現在浙江安吉人)。家室微寒,聰明好學。官至奉朝請。因私撰《齊春秋》,稱梁武帝為齊明帝佐命之臣,觸怒武帝,焚其書,免其職。其詩文清新,工於寫景,開創一代詩風,稱為“吳均體”,享譽文壇。著有《吳朝請集》。
① 任意東西: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願,時而向東,時而向西。東西:方向,在此做動詞,向東向西。
② 自富陽至桐廬:此句中的富陽與桐廬都在杭州境內,富陽在富春江下游,桐廬在富陽的西南中游。如按上文“從流飄蕩”。則應為“從桐廬至富陽”,可能為作者筆誤。自:從。至:到。許:表示大約的數量,上下,左右。
④ 直視無礙:可以看到底,毫無障礙。這裡形容江水清澈見底。
⑤ 負勢競上:山巒憑藉(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負:憑藉。競:爭著。上: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這從下文“千百成峰”一語可以看得出來。
⑥ 軒邈:意思是這些山巒彷彿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軒,高。邈,遠。這兩個詞在這裡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用。軒邈,向高處向遠處生長。
⑦ 窺谷忘反: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連忘返。反:同“返”,返回。窺:看 。
⑨ 在晝猶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 晝:白天。猶:好像。
【品讀】
《與宋元思書》是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吳均代表作品,一篇著名的駢體文。以追慕大自然、避世於方外的高潔志趣為思想核心和作為主旨,因而,文章凸顯一種淡泊明志、情趣高遠、意境幽深的澄澈境界和出世精神,使人豔羨,叫人留戀。
文章分三個層次概述富陽山水之美,風景之秀。
第一段總攬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一帶的秋日景緻。以遠視的角度,概覽天澄山迭的浩渺感,營造一種纖塵不染天地一色,空明而純淨,遼源而空靈,唯美透明的奪人心魄。駕一葉輕舟,置身流波上,作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任意東西”飄搖自由的感覺,這裡的山奇、水異,獨步於天下,連襟帶出下文的描山繪水意圖,嫁接非常巧妙、精細。
第二段說富春江的水之“異”。“縹碧”一詞點墨水色,江水無比清澈、深邃、秀麗、透明,由此洞開“千丈見底”的誇張描摹,靜逸得深不見底,水平緩而幽美,魚兒和美石沉浸其中,非常美妙。一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將緩漫的情境拉至跳躍奔騰中,水流氣勢頓生,行舟猶在箭上,浪裡浪去,飛瀉而下,場面驚心動魄,親臨感隨即而來,如同歷經般。
第三段言富春江一帶山之“奇”。奇在將山的靜化為了動。“寒樹”爭高,競相而上,你追我趕,不輸意氣。它們“互相軒邈,爭高直指”,作者採用了擬人手法,將靜態賦予動作,玲瓏跳脫,讓人心生親近感。而與之映襯的泉吟、鳥鳴、蟬叫、猿啼等和諧悅耳的清音徐來,頓開了一個美妙清疏的世界,淨化人心靈,愉悅人精神,寧靜中生喧囂,喧囂裡息寧靜,如此自然而優美、清泠也幽遠的山中情境,平淡中奇也。
靜靜地聆聽萬物Teana,輕輕地撥開心靈霧霾,看山水世界的美好,源於一顆乾淨無他的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