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冠霞帔這個成語,舊時指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也指官員夫人的禮服。 出處:元代·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解下了這金花八寶鳳冠兒,解下了這雲霞五彩帔肩兒,都送與張家小姐妝臺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聽使。” 根據這個折,然後才了這個成語。
明朝,皇后禮服的冠飾有九龍四鳳。明神宗定陵出土了四頂鳳冠,龍鳳數目各不相同。其中一頂為六龍三鳳,龍在頂兩端,口銜長串珠滴,似有戲鳳之意。正面有三隻展翅鳳凰。冠後下方有左右各三扇博鬢,展開後如同五彩繽紛的鳳尾。 皇妃、公主、太子妃的鳳冠九翬四鳳。翬是有五彩的雉。一品至七品命婦的鳳冠沒有鳳,繡有不同數量的雉。 霞帔亦稱“霞披”、“披帛”,以其豔麗如彩霞,故名。披帛以一幅絲帛繞過肩背,交於胸前。
《事林廣記?服飾類》載:“晉永嘉中,制絳暈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宋代定為命婦冠服,非恩賜不得服。明代始為命婦品級的服飾,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婦,皆服用不同繡紋的霞帔。 帔子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得此名。到宋代將它列入禮服行列之中。明代時發展成了霞帔——由於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明代服用此式較為普遍,它的形狀宛如一條長長的彩色掛帶,每條霞帔寬三寸二分,長五尺七寸,服用時繞過脖頸,披掛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墜子,這樣就流傳開來了。
鳳冠霞帔這個成語,舊時指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也指官員夫人的禮服。 出處:元代·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解下了這金花八寶鳳冠兒,解下了這雲霞五彩帔肩兒,都送與張家小姐妝臺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聽使。” 根據這個折,然後才了這個成語。
明朝,皇后禮服的冠飾有九龍四鳳。明神宗定陵出土了四頂鳳冠,龍鳳數目各不相同。其中一頂為六龍三鳳,龍在頂兩端,口銜長串珠滴,似有戲鳳之意。正面有三隻展翅鳳凰。冠後下方有左右各三扇博鬢,展開後如同五彩繽紛的鳳尾。 皇妃、公主、太子妃的鳳冠九翬四鳳。翬是有五彩的雉。一品至七品命婦的鳳冠沒有鳳,繡有不同數量的雉。 霞帔亦稱“霞披”、“披帛”,以其豔麗如彩霞,故名。披帛以一幅絲帛繞過肩背,交於胸前。
《事林廣記?服飾類》載:“晉永嘉中,制絳暈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宋代定為命婦冠服,非恩賜不得服。明代始為命婦品級的服飾,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婦,皆服用不同繡紋的霞帔。 帔子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得此名。到宋代將它列入禮服行列之中。明代時發展成了霞帔——由於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明代服用此式較為普遍,它的形狀宛如一條長長的彩色掛帶,每條霞帔寬三寸二分,長五尺七寸,服用時繞過脖頸,披掛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墜子,這樣就流傳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