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
2 # 李博士醫學科普
作為醫生,我們在門診看到患者,有的患者並不能描述好他的病情,與醫生溝通很困難,導致在有效的時間內並不能滿意的答覆患者,所以建議您這麼做:1、整理好病史和既往就診化驗檢查報告的清單:按照時間順序,按照邏輯順序,按照重要性整理好你的化驗檢查報告。2、準備好提問的清單:把你的主要症狀和想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寫下來。3、不要一次問很多的問題,要分次提問。4、不要質問醫生。5、拿本子記住醫生的建議和意見。6問問醫生是否網際網路出診,可以更好的溝通。記住以上6個問題,你會溝通的更高效。
這是一個比較好的話題。有人不以為然,看病還需要高效溝通嗎,當然需要。尤其是在門診就診時間緊張的情況下,醫生不會有大把的時間慢慢的詳細地詢問,這時患者或家屬要把主要的和儘可能全面的資訊提供給醫生,而不要把無關緊要資訊過多敘述。
對於初診患者,剛發現疾病時就診,此時主要向醫生描述主要的不適症狀和表現,同時如果在其它醫院做過了檢查,要把所有的資料帶齊,並且如果能整理好就更好了。比如按照檢查的時間順序。在描述完症狀後,醫生根據表現會給出病情分析和建議,此時要注意聽,沒有聽明白的要及時諮詢,不能出了診室再返回。但是,有些患者說我進到診室後就忘了要問什麼問題了,對於這部分患者,建議在就診前找出紙和筆,把想問的問題和想了解的資訊,提前1、2、3寫在紙上,然後就診時,根據問題提示諮詢醫生。這樣,就不會遺漏問題,得到的資訊全面,門診就診的價值最大化。
對於慢性病或腫瘤疾病患者,可能需要長時間反覆門診就診,比如複查或者病情出現新的變化。對於這部分患者有個建議。就是把既往的檢查資料要分門別類的整理好,最好有個專門的檔案袋,這樣醫生可以很快的瞭解治療過程和病情變化,可以給出治療意見。
如果患者能提前對疾病有個大概瞭解的話,會使溝通更快更有效,但是這個要求有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