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916393697425

      柳永的這首雨鈴霖營造了一個悲苦悽切冷清的意境,情景交融,可謂是宋詞史上空前絕後的經典。詞的開頭兩句寫景便透出濃濃的惜別之情,“寒蟬悽切”“留戀處、蘭舟催發”。秋蟬聲聲軟,驟雨暮色寒,在這樣一個透著悲涼悽切的深秋傍晚,詩人卻要與心上人分別,本來就低落的情緒因了這寒涼昏黃的景色更添悲慼,甚至連借酒消愁的念頭都打消了——再暖人脾胃的美酒也抵不過生別離所帶來的徹骨寒意啊!那麼,下文中“執手相看淚眼”情緒的發洩也可以算由景催生並且水到渠成了。原本以為抒情至此已達極致,但詩人又添一句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千里煙波,該是像人的思念一樣綿長無盡的吧;暮靄沉沉,該是像離別之苦一樣讓人倍感壓抑沉重的吧。水闊天長,再見之期是否也是像那天空一樣遙遙無際呢?這兩句詩說是寫景,實為抒情。我以為,縱觀此詞上闋,最後兩句才是表情的重心所在。“寒蟬悽切”句頂多算觸景生情,“執手相看”句是直抒胸臆,那麼這句“千里煙波”則是前兩句情感積蓄的爆發。但詩人卻沒有直接描摹這種爆發,而是巧妙的將其隱藏在景色中,匿情於景情更深。初看不覺,細細品味方才瞭解這景色中深藏不露但又洶湧澎湃的感情,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巔峰。

      詞的下闋以抒情為主,但卻是基於想象情景中的抒情,與上文實景抒情相呼應,創造了一個虛實相生的意境結構特徵。詩人想象離開心上人之後的場景,宿醉初醒,離愁暫消,可眼前的景色無異於在他的傷口上撒鹽。楊柳岸——船將靠岸,岸邊的楊柳又撩起他的情思:“灞橋柳色,年年傷離別”,此去經年,何時再與佳人重逢呢?曉風殘月——深秋清晨的風初具寒意,天邊掛著一盞殘月,若是佳人仍在,定會披衣寬慰,互訴衷腸,可是隻有詩人孤身一人在縹緲的煙波中,不黯然銷魂也難,而這一切只是詩人的幻想,可見詩人的離情之深,有多麼不願意和佳人分別。末兩句轉為抒情,發出了“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的悲嘆,悲傷不可怕,可怕的是悲傷時無人傾聽,詩人面對離別的深深恐懼與迷茫便被表達得淋漓盡致了。這種虛境由上文的實景所激發,還未離別卻已想象到離別之後該是一副怎樣孤單落寞的場面,離別雖苦,忍受離別的煎熬更苦!可謂是上闋的昇華。

      個人感覺,雨霖鈴之所以被奉為宋詞中的經典佳作,正是因為柳永對意境情景交融的表現特徵、虛實相生的結構特徵的精妙把握。這大概也是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所在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換固態硬碟,那原來固態硬盤裡的系統和程式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