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笑面對糖尿病
-
2 # 糖人健康網
其中烏棗、烏梅、甘草、山楂等用來熬煮煎湯,溶出的成分對血糖影響不大,還有生津止渴、清熱去火的功效。但是正因為這些食材都是偏酸味的,需要加入大量的冰糖來中和味道,不然會非常的酸,難以下口。一杯酸梅湯中究竟含有多少糖誰也說不清楚,但冰糖無疑是糖友們的忌諱,所以糖友不宜喝酸梅湯。
如果糖友們實在是想喝酸梅湯,可以自己在家制作,將配方中的冰糖替換為我們常用的代糖,如木糖醇、果糖、元貞糖等。這樣的酸梅湯不會引起血糖較大的波動,糖友們可以酌情飲用。
炎炎夏季即將來臨,應景的飲品不一定只有酸梅湯。糖友們不妨喝點綠茶、菊花茶、金銀花茶、山楂茶等,也能夠清熱去火、消食解膩,同時對於血糖控制也有一定的輔助功效哦!
-
3 # 華絡健康
糖尿病人要多飲水,應該要少量多次飲水,並且以白開水、礦泉水、純淨水或淡茶水為宜,但不宜一次性大量飲水,也不宜飲用含糖量較高的飲料,如可樂、酸梅湯、果汁等,更不能吃含糖量很高的冰淇淋、雪糕等冷飲。原因如下: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有兩大典型症狀:一是多飲、二是多尿。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不敢喝太多水,因為怕喝多越多,尿的越多,尿糖也就會越多。其實,這種觀念是完全錯誤的。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會有多尿的症狀,主要是因為血糖水平偏高造成的,跟喝水喝得多沒多大關係。當我們的身體處在高血糖的狀態下時,身體就會透過增加排尿來講多餘的糖透過尿液排出體外。而排尿的增加,又會讓機體大量失水,從而引起口渴。也就是說,飲水增多其實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如果有意的剋制飲水的衝動,反而對身體健康不利。
糖尿病人喝水少的危害
糖尿病人如果喝水少,會造成血液濃縮,血液中的糖分還有含氮代謝廢物不能夠及時的排出體外,導致血漿滲透壓升高,在醫學上稱為“高滲”。嚴重者會產生糖尿病非酮症高滲性昏迷,甚至死亡。
不僅如此,在糖尿病患者當中,中老年群體所佔的比重比較高,中老年人有個特點,那就是身體失水後,並不是很敏感,產生口渴的感覺也不是很明顯,更應該及時主動地補充水分。所以,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飲水非常重要。
糖尿病人多喝水的好處
中醫主張“水要喝夠,汗要出透,便要排清,才能長壽”。對於糖尿病人來說,必須養成“定時飲水,不渴也飲”的好習慣。糖尿病人多飲水主要有及以下幾大好處:
1、有利於排出體內代謝毒物,預防泌尿系感染。
2、增加血容量、改善血迴圈和微迴圈,降低血粘度,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形成。
3、降低血漿滲透壓、預防糖尿病性高滲昏迷和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人應該如何飲水
因為身體情況特殊,糖尿病患者補充水分不能跟正常人一樣。那麼糖尿病人應該如何飲水呢?
首先要注意,糖尿病人應該少量多次飲水,並且以白開水、礦泉水、純淨水或淡茶水為宜,不宜一次性大量飲水,也不宜飲用含糖量較高的飲料,如可樂、酸梅湯、果汁等,更不能吃含糖量很高的冰淇淋、雪糕等冷飲。
其次,白天應在兩頓飯期間適量飲水,大約每隔一個小時喝一杯水。不要等到口渴時才想起喝水,因為在感到口渴時,體液已經有所損失了;也不要大口吞嚥,因為喝水太快、太急,會無形中把很多空氣一起吞嚥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腹脹,因此最好先將水含在口中,再緩緩喝下。
再者,糖尿病患者在睡前要少喝水,睡後宜多喝水。因為睡前喝太多的水,會造成眼皮浮腫,半夜也會老跑廁所,使睡眠質量不高。而經過一個晚上的睡眠,人體流失的水分很大,早上起來需要及時補充,因此早上起床後空腹喝杯水有益血液迴圈,也能促進大腦清醒,使這一天的思維清晰敏捷。
最後,除了合併有心功能不全或腎功能衰竭的患者,糖尿病患者每天的飲水量應該達到1000-1500毫升左右,超過全天的尿量及出汗總量。如果活動量大,出汗多,還應該補充額外的水分。
-
4 # 健康管理師王
謝邀,糖尿病可以唱酸梅湯嗎?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治療的方法是那一種,是降糖制病,還是治病降糖,降糖制病療法,重在降糖,談控不言治,畏糖似虎,有忌口之說,酸梅湯不可以喝,而治病降糖,重在治療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病除糖自降,無忌口之說,只有控量不控類之求,酸梅湯可以喝,尤其是服用消渴120者,更無併發症之害。
回覆列表
我們不建議糖尿病患者喝酸梅湯的。
一般自家制作的酸梅湯會有:烏梅乾、山楂幹、大棗、冰糖這些配料等。我們大家都知道冰糖對血糖的影響很大,但是烏梅乾、山楂幹、大棗也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糖友口中的“糖”),在製作過程中會滲透到水中。所以,一杯自制的酸梅湯含糖量就非常高了。而且,均為單糖、雙糖升糖特別快,會引起餐後半小時到一小時血糖急劇升高。
自制酸梅湯含碳水化合物都這麼高了,更不要提那些用粉衝出來的酸梅汁了(大多數餐飲店都是粉劑調製的)。
那一杯酸梅汁到底含有多少克碳水化合物呢?
每100毫升含8.5克碳水化合物,一杯酸梅汁大約300毫升,約含25.5克碳水化合物,排除胰島素的降糖作用,大約可以升高5個單位血糖!由此可見,酸梅湯對血糖影響很大,不建議糖尿病患者日常飲用。
以上答案由微糖註冊營養師宋明月老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