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淨植君

    唐宋文化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並且各有特色,其中唐代以詩出名,而宋代以詞出名。基本上唐宋的文化名人以詩人、詞人居多。

  • 2 # 誰的伊卡璐

    唐朝,國力強大,為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有力的條件。唐朝皇族本身就融有外族血統,唐人已不是簡單的漢人延續或胡族融入,而是漢胡互代的民族共體,所以唐代華夷如一,相容幷蓄,海納百川,形成了開放、恢弘的文化氛圍,給詩歌的發展提供了富饒的土壤。

    文學的興衰跟統治者對文化的重視,以及開明程度有關,唐代皇室似乎是一個有著特殊音樂天分的家族,在音樂方面造詣頗深,而且唐朝的君主們大多也都是詩文和書法的愛好者,最高統治者對詩賦的熱情,刺激了詩歌的創作。

    唐朝強大的國力,使其成為當時一個世界性的國家,所以唐人自信、不羈、有氣度和有抱負,這一點也顯現在唐詩中。由魏晉開始,一改儒術獨尊的局面,道、佛各有發展,到了唐代,出了一批像李白那樣尚武輕儒,脫離小節,崇尚遊俠的詩人。道教的發展,使讀書人更喜歡沐浴山林間,由此陶冶了詩人的情趣,豐富了詩歌內容,影響了一代詩風。

    隋朝開始的科舉制度,到了唐代得以完善,當時的考試中有詩賦一項,這一點更是把詩詞創作推向了一個至高點。

    隋唐的時候燕樂興起,最初先詩後樂,樂是根據詩譜成的。後來逐步演變成先樂後詩,由樂配詩。西域佛教樂舞引入中原後,詩的音樂性顯現衰弱,因此就出現了長短句的格律詩體即詞。五代時期,詞開始興盛,到了宋代,達到了巔峰。所以說詞的產生是社會變遷及音樂發展共同導致的。宋朝的科舉大致延用唐朝的制度,加上宋是一個揚文抑武的朝代,有此大環境,文學得以繼續光大也就不難理解了。

    北宋之後,外族入侵,古詩詞也就伴隨著國運日漸衰落。元朝統治者輕視學術文化,知識分子的地位很低,科考被廢除,又有很嚴苛的民族等級制度,所以文學開始走市民化的道路,文學發展不再追求典雅高貴,而是出現了新型的民間藝術——元曲。到了明朝,加強了文化專制,以八股取士,朱元璋規定了考試分為以四書五經為限,還要以朱熹所注為限,科舉制度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明朝的特務制度,禁錮思想,鉗制言論,從此知識分子成為了思想的奴隸。清朝的科舉制度大致與明朝相同,清朝早期實行的文字獄再一次阻礙了文學的發展,雖然到後期詩文有了一點復甦的現象,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一種文明衰敗後,往往很難恢復到前身的輝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生兒寶寶住院,父母沒有結婚證準生證,那寶寶的費用可以報銷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