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機的中國產化率問題一直是一個頗受爭議的話題,因為根據拆機情況來看,小米家族的旗艦手機的中國產化率是非常低的,核心部件幾乎全部都依賴於進口。我們以小米10這款手機為例來詳細的剖析一下小米系手機的中國產化問題。小米10的螢幕來自於南韓三星(後期可能會有中國產華星光電的版本),SOC來自於美國高通,WI-FI晶片,射頻前端晶片,電源管理晶片,基帶晶片,射頻晶片等和通訊相關的核心部件也全部來自於美國高通以及博通;NFC晶片則來自於荷蘭的NXP(恩智浦);記憶體和快閃記憶體晶片全部來自於三星,基本上可以這麼說,小米10在主機板上的所有核心的一些晶片全部都來自於國外供應鏈。
在其他方面,小米10的一億畫素主攝來自於南韓三星;幾顆副攝分別來自於日本索尼以及美國豪威公司(OV);電池的供應商是三星的ATL,至於雙揚聲器以及X軸線性馬達的供應商目前並不明確。不過根據現有的資訊來看,我們大體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小米10的所有核心零部件幾乎都是來自國外品牌的產品,中國產化率是比較低的。對於這個結果,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解讀。喜歡小米的粉絲覺得小米這是整合全球優秀資源,給消費者提供最佳的體驗,而不喜歡小米的消費者覺得小米是買辦企業。其實個人認為大家大可不必爭論,因為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定位,小米本身的定位就不是一家硬體企業,它的性質本質上和阿里巴巴,騰訊是一樣的,是一家玩資本運作的網際網路企業,這種企業比較看重投資回報率,所以並不會在基礎研發方面下太大的功夫,畢竟他們是要為股東負責的,而股東們重視的是短期回報率,而深度研發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
手機核心技術自主化是一個未來大的趨勢。小米的這種整合全球資源的方式在當下來看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話說回來,如果小米一直走的是這樣的路子的話,對自身的未來發展並不是一個好事情。遍觀當下在世界上排名前三的手機品牌蘋果,三星以及華為無一例外都是把一些核心的技術掌握在了自己的手機,譬如蘋果的SOC,系統;三星的螢幕以及一整套產業鏈;華為的處理器以及通訊優勢等等,而反觀小米幾乎沒有能夠得拿得出手的核心技術。有人會問了,要核心技術有什麼意義呢?原因很簡單,只有擁有獨立自主的核心技術之後才能去打造產品的差異性,而在存量市場中,差異化配置恰恰就是能夠觸動消費者的不二法門之一。
另外還要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國家和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著根深蒂固的文化和認知差異,這種差異在和平友好時期可能並不會太過於凸顯,但是一旦到了某些特殊的時期,西方很有可能會對我們進行科技的制裁和斷供,那麼這個時候這些企業應該怎麼辦呢?去年的中興以及華為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麼?所以說,居安思危,只有我們自己強大了才不怕發達國家的制裁,也只有我們強大了才能和國際上的供應商平等的對話。
小米手機的中國產化率問題一直是一個頗受爭議的話題,因為根據拆機情況來看,小米家族的旗艦手機的中國產化率是非常低的,核心部件幾乎全部都依賴於進口。我們以小米10這款手機為例來詳細的剖析一下小米系手機的中國產化問題。小米10的螢幕來自於南韓三星(後期可能會有中國產華星光電的版本),SOC來自於美國高通,WI-FI晶片,射頻前端晶片,電源管理晶片,基帶晶片,射頻晶片等和通訊相關的核心部件也全部來自於美國高通以及博通;NFC晶片則來自於荷蘭的NXP(恩智浦);記憶體和快閃記憶體晶片全部來自於三星,基本上可以這麼說,小米10在主機板上的所有核心的一些晶片全部都來自於國外供應鏈。
在其他方面,小米10的一億畫素主攝來自於南韓三星;幾顆副攝分別來自於日本索尼以及美國豪威公司(OV);電池的供應商是三星的ATL,至於雙揚聲器以及X軸線性馬達的供應商目前並不明確。不過根據現有的資訊來看,我們大體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小米10的所有核心零部件幾乎都是來自國外品牌的產品,中國產化率是比較低的。對於這個結果,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解讀。喜歡小米的粉絲覺得小米這是整合全球優秀資源,給消費者提供最佳的體驗,而不喜歡小米的消費者覺得小米是買辦企業。其實個人認為大家大可不必爭論,因為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定位,小米本身的定位就不是一家硬體企業,它的性質本質上和阿里巴巴,騰訊是一樣的,是一家玩資本運作的網際網路企業,這種企業比較看重投資回報率,所以並不會在基礎研發方面下太大的功夫,畢竟他們是要為股東負責的,而股東們重視的是短期回報率,而深度研發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
手機核心技術自主化是一個未來大的趨勢。小米的這種整合全球資源的方式在當下來看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話說回來,如果小米一直走的是這樣的路子的話,對自身的未來發展並不是一個好事情。遍觀當下在世界上排名前三的手機品牌蘋果,三星以及華為無一例外都是把一些核心的技術掌握在了自己的手機,譬如蘋果的SOC,系統;三星的螢幕以及一整套產業鏈;華為的處理器以及通訊優勢等等,而反觀小米幾乎沒有能夠得拿得出手的核心技術。有人會問了,要核心技術有什麼意義呢?原因很簡單,只有擁有獨立自主的核心技術之後才能去打造產品的差異性,而在存量市場中,差異化配置恰恰就是能夠觸動消費者的不二法門之一。
另外還要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國家和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著根深蒂固的文化和認知差異,這種差異在和平友好時期可能並不會太過於凸顯,但是一旦到了某些特殊的時期,西方很有可能會對我們進行科技的制裁和斷供,那麼這個時候這些企業應該怎麼辦呢?去年的中興以及華為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麼?所以說,居安思危,只有我們自己強大了才不怕發達國家的制裁,也只有我們強大了才能和國際上的供應商平等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