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螺旋真理
-
2 # 小學生Kitty
孩子學國學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現在的語文教育與考試對文言文、古詩詞分數大大提高,孩子越早學習國學,以後應試就越省勁。再者,國學博大精深,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學國學百利而無一害。
但是學習國學也不能太盲目,現在市面上國學課堂太多了,線上、線下國學課程琳琅滿目。該如何選擇,又從何學起呢?
我個人覺得如果是3歲到6歲的寶寶,可以從《三字經》、《弟子規》學起,之後是《千字文》、《聲律啟蒙》、《唐詩宋詞》,它們的規律是從《三字經》、《弟子規》三個字三個字學起,之後是從四個字的《千字文》慢慢延伸到一句一句的《唐詩宋詞》。如果是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學一學《論語》、《孟子》、《道德經》四書五經這種經典著作。
鼓勵孩子學國學,但不強迫孩子學。我們可以利用一些影片動畫或者是APP應用,讓孩子邊玩邊學,寓教於樂,比如說現在很流行的《婷婷詩教》、《凱叔聲律啟蒙》等等。
國學是什麼
國學對是中國傳統學術的統稱。歷史上其實存在“國學”這個概念,但是當時是指“國立學校”的意思。近代以來,我們接觸到了西方的學術,見識到了一種和自己不一樣的學術正規化,在這種接觸下反觀我們的傳統學術,又和列強入侵背景下誕生的民族救亡思想結合,於是就有了“國學”這個稱呼。但是現在知識市場上的國學則真假莫辨,騙子層出不窮,想要學習者一定要選擇可靠的知識來源。
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構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存在核心的知識體系,其基本架構就是“經史子集”,核心是經典,一般指儒家所遵從的“十三經”,拓展至“二十四史”,再延伸至“諸子百家”,最後發散為詩詞歌賦筆記小說等文學藝術作品。格物致知的“小學”,即傳統的名物考釋之學,是否可以單獨提出作為一個結構存在,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
我們如何學習傳統文化從時代發展上看,傳統文化的學術意義,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絕大部分都已經過時了,除非是專門的歷史文化研究者,不然不推薦從這個維度學習。
自民國以來,蔡元培、魯迅的教育觀是用審美的觀點來看待傳統文化,這個思路足以為現代兒童學習傳統文化所借鑑。在現代的背景下,我們可以把傳統文化作為審美材料教授給孩子們,所以在書本教育領域,可以從詩詞的審美和背誦入手,像唐詩宋詞三百首啊,古來開蒙用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很好的學習材料。在實物教育領域,可以帶孩子去各地的博物館,來欣賞一下傳統文物的藝術性,以求潛移默化的教育孩子的審美能力。
此外,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是互補的,在學習傳統文化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和現代文化相結合,我們畢竟是現代人,也不可能回到古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