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劇慧眼
-
2 # 翰文小蘇說說
馬天宇精彩紛呈的帝王之怒,一個末代帝王的怒氣。
這裡面的情緒變化很大,表情豐富而又細微,
能讓人感受到劉平從最初剋制到最後爆發,從爆發之後到恢復冷靜,
從恢復冷靜到心死如灰的心裡變化。
也能看到權謀之下,重臣之間的話術博弈。
雖無汙言穢語,可句句傷人,
像是關懷備至,卻是處處暗諷他人狗拿耗子,
明明謙遜溫吞,卻是惡語傷人六月寒。
這便是話術的巧妙之處,看似有禮,實則荒唐,細細品味,才會發現各種滋味。
而能從話術和表情中看出情緒變化,非得演員入戲、入魂、入心的演繹才能成。
故而,我一直很欣賞馬天宇的演技,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卻又大象無形。
在粉絲和超級迷妹眼裡,肯定是:盛世美顏+精湛演技,小哥哥棒棒的。
在看其不順眼的其他明星粉絲眼裡,可能是:呆板無神,太嫩,娘炮。
作為普通的觀眾,不吹不黑,客觀評價,馬天宇對劉平這個角色的塑造,算及格,但有很大提升空間。
作為一個虛構與歷史結合的故事,劉平是一個被架空的傀儡皇帝,更是哥哥劉協的替代者。雖然有雄心和魄力力挽狂瀾,但面對曹操和實力強大的各地諸侯依然束手無策,即使面對下屬的群臣也要小心應付,害怕露出絲毫馬腳,不折不扣地處於弱者的地位。
馬天宇對這一點掌握的比較精準,將其柔弱隱忍、委曲求全的一面表現得很到位,將人物的善良、仁慈詮釋得恰到好處,也將角色在四面楚歌中力圖有所作為的無力感一點點傳遞。
可無論強國君主也罷,傀儡皇帝也好,首先的前提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就會有心理和情緒變化,而不會總是死水一潭,波瀾不驚。
馬天宇缺的恰恰是這一點,所以我們看不到豐富的情緒波動,難過了就是紅眼圈流淚,勇敢了就是大義凌然,表演缺乏起伏和層次感,使得人物看起來比較扁平和蒼白。
當然,這些可能有劇本的原因,但對人物塑造上缺乏張力和感染力是的確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