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軲轆島

    崖山海戰南宋方面軍民共計二十餘萬人,當然能做戰的也不過數萬之眾,元軍人數不詳,不過基本上是一場勢均力敵的對決。但是一邊是基本統一中國氣勢如虹的常勝之師元軍,另一邊則是屢戰屢敗軍心渙散的宋軍,士氣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而張世傑這一回也做好了決一死戰的準備,為防止有人臨陣脫逃,也為了重振軍心,張世傑再次使用了鐵鎖連環之策,一千艘船連城一個水寨,皇帝龍船居正中,嚴陣以待。

    張弘範領導元軍依舊首選火攻破這鐵索陣,張世傑當然還是吸取了焦山之戰的教訓,將船隻四周塗上了泥,元軍火攻失敗,一時形成了對峙之勢。

    可張弘範始終還是棋高一著,率軍佔領了關鍵的入海口,截斷了宋軍的水路運輸。生命之源被斷,當時宋軍的境況慘不忍睹的,許多人渴到去喝海水,無疑是嘔吐不止,意識模糊。宋軍不戰而亂。

    張弘範趁機多次招降張世傑,許以高官厚祿,張世傑只回答了一句話“吾知降,生且富貴,但為主死不移耳。”

    張弘範見張世傑意志堅定,便決定做最後的進攻部署,他又想出一妙計,令人奏響聲樂。一時間海邊鼓瑟吹笙,宋軍誤以為這是元軍正在聚會,放鬆警惕,殊不知這卻是總攻的集結令。

    元軍的猛攻所向披靡,疲憊不堪的宋軍難以抵擋,船隊很快被撕開了一道裂口。緊著元軍魚貫而入,宋軍被殺者落海者不計其數。兵敗如山倒,張世傑雖奮力殺敵,卻見一艘又一艘的戰船旗幟落下,他心裡也明白,大勢已去了。

    張世傑亂軍之中尋小皇帝不成,只得率數十餘艘戰船突圍而出。崖山海戰,以元軍的大獲全勝告終。戰罷後的第二日,海上浮屍十餘萬,這些都是寧死不降,有氣節的英魂,見者無不動容。

    而突圍而出的張世傑聽聞陸秀夫揹負小皇帝墜海的死訊後心如刀絞,他仍想著尋到楊太后,再立趙氏後代,繼續抗元之路,而楊太后卻絕望地投海自盡了。

    埋葬楊太后那一天,平章山區暴風驟雨,張世傑立於海邊,一言不發。將士們都勸他風雨太大,請登岸暫避風雨。殊不知張世傑心似已灰之木,只道了一句不必了。

    接著張世傑登上柁樓,在風雨中點燃了一炷香,跪地仰天長嘆:“我為趙氏,亦已至矣,一君亡,復立一君,今又亡。我未死者,庶幾敵兵退,別立趙氏以存祀耳。今若此,豈天意耶!”

    悽風苦雨,滔天巨浪,吞噬了張世傑最後吶喊。

    島主不會一味地吹捧張世傑,誠然他的軍事實力比起張弘範等人確有不足。但張世傑為了家國戰鬥到最後一刻的氣節,保留了民族最後的尊嚴,卻讓島主佩服不已,他無愧於英雄二字。

    南宋末年,不說平民百姓,自謀生路的官員也是數不勝數。張世傑的堅守更顯難能可貴,他有無數次選擇榮華富貴的機會,他都為了已經名存實亡的江山社稷拒絕了。他或許不如那些賣主求榮的人“聰明”,但他卻比他們更像一個人。

    中華民族正是有這樣的民族精神和氣節才能在無數磨難中浴火重生,至今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寒露”和“白露”的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