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科Koko
-
2 # 使用者6846090107206
有的小寶寶出生後,父母就會發現他(她)的耳前鬢角旁有一小眼,民間俗你“倉眼”,有的老年人甚至把它說成是“前倉糧”,預示著將來富貴,當然這純屬愚昧迷信。其實這是一種先天畸形,叫做“耳前瘻管”,是胚胎在發育過程中發生障礙殘留而形成的。
耳前瘻管是一層凹進去的面板,具有人體別處面板的一切特徵,有上皮,毛囊、汗腺和皮脂腺,平時瘻管內脫落的上皮和皮脂腺的分泌物聚集在管內排不出來,一旦受到細菌侵襲就會感染髮炎。
有耳前瘻管的寶寶,平時除僅感到區域性刺癢外,一般無其它症狀,有時輕輕壓擠小眼周圍常可流出少許微有些臭味的白色分泌物。而一旦繼發感染,則局部發生紅腫、熱痛、化膿,膿腫破潰後很難癒合,或時愈時破反覆發生,長出肉芽,即使形成疤痕也仍會再次感染髮炎,使寶寶深受痛苦,家長可據以上特點進行自查。
耳前瘻管最根本的治療方法是將瘻管及其連線的囊一併手術切除。如已繼發感染,則應控制感染後立即手術。沒有感染過的瘻管注意不要用手去擠壓,應用70%的酒精擦拭瘻管口,保護區域性清潔,防止發生感染。
不請自答本人左耳耳前瘻管三十五年了,哈哈哈。從未發炎過,偶爾紅腫痛癢就擦乾淨擦些消炎藥。也並不打算切除。小時候聽大人說這是“錢倉”,所以也沒自卑過。十來歲媽媽帶著去問一個認識的護士,護士也沒建議切除。知道是瘻管還是這兩年的事情。姑姑家的侄女兩個耳朵都有,上大學時一個室友也有。所以這還是挺常見的。悲催的是現在女兒右耳而後由於一次病毒感冒長了個大包,化膿引流後二次復發。後來去北京的醫院確診第一腮裂瘻,和耳前瘻管差不多就是位置不同。大夫當時建議切除,也說明利弊:可能切開後發現瘻管和神經粘連會保護神經和切除不乾淨導致復發。住院單開完回家等床位,後來家裡人一合計索性先不做手術了,等再感染再做吧。一方面害怕面癱,另一方面害怕切除不乾淨反覆感染。後來醫院通知住院也沒去,一直這樣,儘量避免接觸水,所以不去游泳了,洗澡後擦乾淨塗抹消炎藥。這一年多也沒再感染。等孩子長大了看情況再治療吧。本人覺得這病遺傳。傳女不傳男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