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19394820496

      對自然美的認識   在我看來,自然美屬於人與自然的契合,是自然物感發心情和契合心情而引發的美感。唐代詩人柳宗元說過:“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而所謂“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等等都說明了自然物(自然風景)所以能使人感興,“有情有味,歷久彌新”,就在於人與自然的契合。   也許有人會問:難道在人類出現之前沒有自然美嗎?   我會回答說:人類出現之前所有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現象等都是自然界的自在之物,各種自然物本身的物質屬性雖然已存在,但它們無所謂美醜,因為自然的美醜只有對於人才有意義,這是由兩方面因素決定的——一方面,沒有人的存在便沒有把自然作為關注物件的主體存在;另一方面,因為自然現象本身沒有任何預期的目的,不能自覺為美。而有了身為主體的人類的參與、欣賞,自然物才成為了審美意象,具有了審美價值。比如,本來心情輕鬆愉快的人們在看到綠樹成蔭,百草豐茂,聽到鳥雀悅耳的歡呼,知了連綿不絕的鳴叫可能會愈發地沉醉其中,但倘若是心有煩惱,愁苦的人反而會更加煩躁,甚至憎惡;又或者悠閒自在時忽然看到遭到汙染的河流、溪水,萬物凋零等破壞敗落之象,心情轉瞬即下——總之,自然的“美”在於作為主體的人關注與發現。   美無處不在,時間的力量很強大,它殘酷地掠奪了我們的青春,可它卻抵制不了美麗的存在.美學理論上把自然美分成兩大類別,一類是未經人類加工改造的自然之美,稱自然景觀,如彩虹、瀑布、沙漠等;另一類是經過人類加工改造的自然之美,稱人文景觀,如長城、頤和園等。湛藍是天空的美;墨綠是森林的美,明媚是Sunny的美;淒涼是黃昏的美,這是屬於自然界的美.其實,美一直在我們的身旁,只是我們大家都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自然美,一切近在咫尺。也許世界美一點,再美一點,這才是美.也許自然美一點,再美一點,這才是自然美!很多的時候我總是喜歡思考,可就像郭敬明寫的:“這個忙碌的塵世卻要求我少想多做。”就算得出許多的結論,終會有一天會被時間刷得褪去顏色,留下模糊的痕跡和感傷的回憶。只有自然美依舊不變,你可以一生追求,大自然不會拋棄你。   之前提過,我認為自然美屬於人與自然的契合,是自然物感發心情和契合心情而引發的美感的結論是建立在自己的經歷體會上的——每個人都會有悲傷,有人選擇找人傾訴;悲傷的時候,我喜歡安靜地從在樹下,講我的悲傷給樹聽,因為樹永遠不會拒絕它只會選擇接受。悲傷嵌入樹的年輪中,隨樹慢慢成長.於是,我愛上大自然,愛上那份屬於它的寧靜,我曾經一個人在一大片樹林中呆上幾個小時,那是我第一次這樣近距離感受自然,那樣感覺我無法使用任何語言去描寫,也許語言的力量在那剎地間變得很微弱,無法詮釋.早晨,林間很安靜,顯得有些清涼,深呼吸一次,釋放壓力,忘卻屬於城市的悲傷.等到太陽慢慢升起,林間開始顯得有些熱鬧,小鳥歡快的忙碌,明晃晃的Sunny透過縫隙在地面上留下斑紋的樹影.可是,就像朱自清說過的:“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夕陽西下,此時的林間又歸於平靜,枯黃的樹葉孤單的飄零,我沒有感傷,因為它們還可以等待明年的重生。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自然美的意蘊是在人類的審美活動中作為審美意象而產生的,因而必然受審美主體的審美意識的影響,必然受社會文化環境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即使是同一種自然物,它在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不同生活氛圍中成為審美物件時,意蘊也不相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名偵探柯南》中最牽強的殺人手法是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