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創造不利於攻擊行為的環境 實踐證明,生活在一個有良好家庭氣氛、有充裕玩耍時間以及有多種多樣玩具環境中的孩子,攻擊行為會明顯減少。家長應為孩子提供足夠的玩耍時間和玩具,不讓孩子看有暴力鏡頭的電影、電視,不讓孩子玩有攻擊性傾向的玩具,不在孩子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語言。
2、去除攻擊行為的獎勵物 如果孩子打了人家長不制止,打人就成為攻擊行為的“獎勵物”,使孩子覺得打人並沒有什麼不對,以後還可以去打別人。所以,當孩子出現攻擊行為時,家長要及時處理,使孩子認識到什麼行為是錯的,應該怎樣做才對。
3、教孩子懂得宣洩情感 煩惱、挫折、憤怒是容易引起攻擊行為的情感,因此要教會孩子懂得宣洩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煩惱、憤怒宣洩出來。
4、培養孩子豐富的情感 有些孩子見到小動物,會去虐待它,以發洩內心的憤怒。家長可以讓孩子透過飼養小動物來養成孩子的愛憐之心。這種鼓勵親善行為的方法,是糾正孩子攻擊行為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5、對孩子的攻擊行為“冷處理” 所謂“冷處理”,就是在一段時間裡不理他,用這種方法來“懲罰”他的攻擊行為,如把孩子關在房間裡,讓他思過、反省,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不會向孩子提供呵斥、打罵的攻擊原型。如果把這種方法與鼓勵親善行為的方法配合使用,效果會更好。
6、引導孩子進行移情換位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攻擊者在看到受害者明顯痛苦時,往往會停止攻擊。然而,攻擊性很強的人則不然,他們會繼續攻擊受害者。這是因為他們缺乏移情技能,不會同情受害者。家長應從小培養孩子的移情能力,告訴孩子,攻擊行為會給別人帶來痛苦,導致嚴重後果。再讓孩子換個位置想想,如果你是受害者,那麼,你將會有怎樣的感覺和心情呢?讓孩子從本質上消除攻擊行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7、家長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表率 家長必須注意自身修養,不要因自己對某些事情不順心而在孩子面前毫無顧忌地攻擊別人。夫妻之間要避免爭吵打罵,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1、創造不利於攻擊行為的環境 實踐證明,生活在一個有良好家庭氣氛、有充裕玩耍時間以及有多種多樣玩具環境中的孩子,攻擊行為會明顯減少。家長應為孩子提供足夠的玩耍時間和玩具,不讓孩子看有暴力鏡頭的電影、電視,不讓孩子玩有攻擊性傾向的玩具,不在孩子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語言。
2、去除攻擊行為的獎勵物 如果孩子打了人家長不制止,打人就成為攻擊行為的“獎勵物”,使孩子覺得打人並沒有什麼不對,以後還可以去打別人。所以,當孩子出現攻擊行為時,家長要及時處理,使孩子認識到什麼行為是錯的,應該怎樣做才對。
3、教孩子懂得宣洩情感 煩惱、挫折、憤怒是容易引起攻擊行為的情感,因此要教會孩子懂得宣洩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煩惱、憤怒宣洩出來。
4、培養孩子豐富的情感 有些孩子見到小動物,會去虐待它,以發洩內心的憤怒。家長可以讓孩子透過飼養小動物來養成孩子的愛憐之心。這種鼓勵親善行為的方法,是糾正孩子攻擊行為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5、對孩子的攻擊行為“冷處理” 所謂“冷處理”,就是在一段時間裡不理他,用這種方法來“懲罰”他的攻擊行為,如把孩子關在房間裡,讓他思過、反省,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不會向孩子提供呵斥、打罵的攻擊原型。如果把這種方法與鼓勵親善行為的方法配合使用,效果會更好。
6、引導孩子進行移情換位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攻擊者在看到受害者明顯痛苦時,往往會停止攻擊。然而,攻擊性很強的人則不然,他們會繼續攻擊受害者。這是因為他們缺乏移情技能,不會同情受害者。家長應從小培養孩子的移情能力,告訴孩子,攻擊行為會給別人帶來痛苦,導致嚴重後果。再讓孩子換個位置想想,如果你是受害者,那麼,你將會有怎樣的感覺和心情呢?讓孩子從本質上消除攻擊行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7、家長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表率 家長必須注意自身修養,不要因自己對某些事情不順心而在孩子面前毫無顧忌地攻擊別人。夫妻之間要避免爭吵打罵,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