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先生是中國第一個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當年他得諾貝爾獎的時候拿的是中國護照,然後最近幾年楊先生又重歸中國國籍,所以無論從得獎時的身份算,還是按現身份算,楊先生都是不折不扣的中中國產諾貝爾獎得主。
楊先生對物理學的貢獻很大,不僅僅是獲諾獎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和後來的諾獎級工作規範場論,除了這兩項工作外,楊先生在相變理論,楊-巴克斯特方程,磁單極子等廣泛的領域都有重要的貢獻。
楊先生的貢獻很大,爭議也很大,大多數爭議和物理無關。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楊先生在物理學上的地位不是因為某項工作倖運地得到的,因為一個工作可以說是幸運,但那麼多重要的工作就不是單單一個幸運可以解釋的了。
持續的幸運,持續的成功正是實力的體現。楊振寧對現代物理學來說是有統治力的存在,保守估計其影響力在還活著的物理學家中僅略小於溫伯格和安德森。
楊先生是個很善於與人合作的物理學家,我們發現他幾乎所有重要的工作都是與人合作完成的,重要的合作者包括李政道,西蒙斯,吳大峻,巴克斯特等。
這說明楊振寧的視野很開闊,對物理問題有獨到的看法,善於組織資源,利用資源完成自己的研究計劃。並且與楊先生合作過的物理學家(數學家)中,毫無疑問,楊先生的歷史地位最高。
楊先生對科學研究有自己的品位並直言不諱,這從他公開的言論中就能看出來,比如他對弦論,對高能物理都直率地表達了自己的負面觀點,同時給出了自己的理由。
雖然是個理論物理學家,楊先生是個很有實用主義精神的人。建議大家讀讀他的諾貝爾獎演講詞及各種公開講話就可以理解到這一點。
比如為什麼楊先生反對大家搞弦論,搞高能物理,楊振寧的原話是為大家好,因為大家搞物理並不是僅僅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趣和好奇心,重要的是還要搞出點名堂來,才能成就自己。由於加速器能量的限制,高能物理已經不能再像從前那樣批次生產實驗事實了,而弦論由於離實驗太遠逐漸成為一個很數學化的理論,按照楊先生的見解,那還不如直接去搞數學算了。
楊先生給年輕人的建議是搞凝聚態物理,是追新的實驗現象,哪裡有新現象,哪裡就有新物理,相對的科學家也更容易取得成就。
同樣的邏輯,當中國還很落後的時候,楊先生這種擅長理論研究的人當然是留在美國才會取得比較大的成就,而今天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也只有回到中國才能更多地參與科技的快速發展,發揮自己對中國科教的影響力。當然作為華人,楊先生其實一直在促進中美之間的科學交流。
最後宣告一下,實用主義、功利主義並不是貶義的標籤,大物理學家如費曼在我看來也是個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人。
費曼也不看好弦論這種數學傾向太強的物理,沒有實驗的加持,物理理論的迭代還是太慢了。
感覺說完這些,喜歡和不喜歡楊先生的人都找到理由了~
楊振寧先生是中國第一個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當年他得諾貝爾獎的時候拿的是中國護照,然後最近幾年楊先生又重歸中國國籍,所以無論從得獎時的身份算,還是按現身份算,楊先生都是不折不扣的中中國產諾貝爾獎得主。
楊先生對物理學的貢獻很大,不僅僅是獲諾獎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和後來的諾獎級工作規範場論,除了這兩項工作外,楊先生在相變理論,楊-巴克斯特方程,磁單極子等廣泛的領域都有重要的貢獻。
楊先生的貢獻很大,爭議也很大,大多數爭議和物理無關。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楊先生在物理學上的地位不是因為某項工作倖運地得到的,因為一個工作可以說是幸運,但那麼多重要的工作就不是單單一個幸運可以解釋的了。
楊振寧和李政道,期待未來還能再有這樣級別的雙子組合。持續的幸運,持續的成功正是實力的體現。楊振寧對現代物理學來說是有統治力的存在,保守估計其影響力在還活著的物理學家中僅略小於溫伯格和安德森。
楊先生是個很善於與人合作的物理學家,我們發現他幾乎所有重要的工作都是與人合作完成的,重要的合作者包括李政道,西蒙斯,吳大峻,巴克斯特等。
這說明楊振寧的視野很開闊,對物理問題有獨到的看法,善於組織資源,利用資源完成自己的研究計劃。並且與楊先生合作過的物理學家(數學家)中,毫無疑問,楊先生的歷史地位最高。
楊先生對科學研究有自己的品位並直言不諱,這從他公開的言論中就能看出來,比如他對弦論,對高能物理都直率地表達了自己的負面觀點,同時給出了自己的理由。
楊振寧諾貝爾演講詞片段,講了義和團以及西方文化對中國的影響。楊是個徹底擁抱西方文化的人,同時和絕大多數華人一樣具有民族主義精神。楊振寧很關心政治,經常遊走於權貴和人文學者之間,而他晚年回到中國定居,說明他對中國最近幾十年的發展是高度認同的。雖然是個理論物理學家,楊先生是個很有實用主義精神的人。建議大家讀讀他的諾貝爾獎演講詞及各種公開講話就可以理解到這一點。
比如為什麼楊先生反對大家搞弦論,搞高能物理,楊振寧的原話是為大家好,因為大家搞物理並不是僅僅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趣和好奇心,重要的是還要搞出點名堂來,才能成就自己。由於加速器能量的限制,高能物理已經不能再像從前那樣批次生產實驗事實了,而弦論由於離實驗太遠逐漸成為一個很數學化的理論,按照楊先生的見解,那還不如直接去搞數學算了。
楊先生給年輕人的建議是搞凝聚態物理,是追新的實驗現象,哪裡有新現象,哪裡就有新物理,相對的科學家也更容易取得成就。
楊振寧晚年回到清華建立了高研中心,大家看看清華高研中心的方向。同樣的邏輯,當中國還很落後的時候,楊先生這種擅長理論研究的人當然是留在美國才會取得比較大的成就,而今天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也只有回到中國才能更多地參與科技的快速發展,發揮自己對中國科教的影響力。當然作為華人,楊先生其實一直在促進中美之間的科學交流。
最後宣告一下,實用主義、功利主義並不是貶義的標籤,大物理學家如費曼在我看來也是個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人。
費曼也不看好弦論這種數學傾向太強的物理,沒有實驗的加持,物理理論的迭代還是太慢了。
感覺說完這些,喜歡和不喜歡楊先生的人都找到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