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868266884733
-
2 # 使用者1042898638258
簡單解釋是愛或放縱孩子看上去是對孩子好,但實際上是害了孩子。
人們溺愛孩子,讓孩子任性地成長,結果是孩子長大以後沒有自立的能力,不能成為優秀的人。這種溺愛可以稱之為“小善”,而“小善似於大惡”,很小的愛也可以造成很大的惡果。
相反,儘管疼愛孩子,卻依然讓孩子經歷磨練,培養獨立自主的秉性,使他健康成長——這種愛才稱得上“大善”。大善近於無情,而實際上是真正的愛。
日本的一句老話,具體出處無處考察。
擴充套件資料:
《道德經》第五章裡有這樣一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意思是說,天地無所謂善與不善,天地孕育了萬物,但是天地對待萬物卻像對待那個丟掉的草狗一樣。
通俗點說: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不管萬物變成什麼樣子,那是萬物自己的造化,與天地無關,天還是幹天的事,地還是乾地的事。這就是所謂的“大善最無情”。
為人處世,要秉持一顆善心,但並不是所有的好心都能帶來好的結果,很多的“小善”反而會釀成大禍。一念仁慈,不經過深思熟慮,順手為之,這就叫小善。
春秋時期,魯國規定,凡是魯華人到國外去,看到本華人在外國為奴隸的,可以先墊錢贖回,回國後到政府報賬。孔子的學生子貢在國外贖回了一個魯華人,但卻沒有到政府去報賬。 華人都誇子貢人品高尚,但孔子卻不以為然。 孔子批評子貢不該這麼做。他批評子貢:你的“高尚”的行為,最終會導致沒有人願意贖回奴隸。因為買了不報賬是品德高尚,如果我買了再去報賬就會被說人品不好,誰還會再去墊錢贖奴隸。 事實證明孔子是對的,從子貢以後,很少有人去政府報賬,但是解救的奴隸也少了。 大善最無情, 孔子還有個學生叫子路,有一天在河邊走路,在河裡救出一個落水的農民。農民送了子路一頭牛,以示感謝。要知道,在農耕時代,一頭牛是很貴重的禮物。子路高高興興地牽了牛“招搖過市”。路人紛紛議論,這人救人不錯,但卻收了人家的牛,人品真差。 孔子知道後當眾表揚了子路。因為救人收了別人的禮物,以後會引起更多的人以後去救快被淹死的人。 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真正的善良,是理性的,是摒棄感性的、情緒的、情感的因素。不被情感左右,不被情緒困擾。理性的善良,要考慮長遠,考慮事情背後的因果鏈條。成全自己的同時,也要成全別人。 每個人都是南飛的野鵝,必須用你有力的翅膀,渡過人生的冬天。你對別人的小善,會把對方留在舒適的泥沼中,喪失的卻是遠方的翅膀。 非唯不動於心的大善,才能夠成就對方,並贏得真誠的感激。 真正的智慧如太陽劃過天空,只為自己的快樂。但萬物蒼生,卻於Sunny中獲得生命與滋潤。大善無跡,當你心中想著行善時,你已經離“作惡”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