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總感覺香港、臺灣地區的朋友英語普遍很好,是因為教育嗎?
5
回覆列表
  • 1 # 臺美大小事

    香港的英語教育,一般而言指學校提供的英語課程。但對大多數家長而言,一所學校是否以英語為各科的授課語言,等同該校英語教學的優秀。

    由於香港的官方語言是中文和英文。香港基本上從幼兒園就開始同時接受中文和英語教育。小學課堂上,英語和中文是同等重要的學科。香港小學每週有 8 到 9 節英語課,每節課 35 分鐘。英語課程由英語和英國文學兩科組成,是小學一年級到中學七年級的核心科目,其中英國文學是中學的選修科目。

    香港在英語教學方面很強調聽說讀寫的整體能力,在小學開始培養基本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配合語言環境教授語法、語音,培養學生說話、寫作及閱讀技巧。

    然而,近年不少調查表明香港人(尤其是大學畢業生)的英語水平每況愈下,甚至比不上部分東南亞國家。英語由一種文化象徵變成一種純粹邁上上流社會的工具。坊間書店內販售的英語自習教材,欲以滿載艱深詞彙為榮,忽略了學習者的能力和興趣。

    但香港畢竟是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學好英語應當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老師在進行英語教學中也會兼顧實用,強調閱讀、口說,把人文、地理、科學、生活的知識融入英語課本,透過英文,讓學生可以學會歷史、地理、科學。

    臺灣的英語教育跟香港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臺灣教育部課綱規定:將英語課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國小三至六年級,第二階段是國中一到三年級。其中國小三、四年級強調聽、說的學習,並適時加入簡易閱讀、臨摹 及字詞練習的課程;第二階段則更強調英語的實際運用。國小以聽說為主,教師的教學方式活潑互動;國中以升學為導向,重視文法加強,變成考試引導教學,偏重紙筆測驗;各縣市的英語教學起跑點不同,造成國中、小課程重複或無法銜接的問題;而對於不同程度學生的教學,會因為師資不足或行政安排困難,無法落實能力分組或不易做到補救教學。

    又因為,在臺灣英語並不是主要溝通語言,因此除非特別有興趣或有家長引導額外學習,否則一般學生只在英語課堂上會以英語溝通;升學壓力導致的考試引導教學,只是盲從的應付考試,考完後就忘得一乾二淨。臺灣的英語課就是教英語,課堂上老師會提醒學生這是主詞、動詞、被動詞、關係詞等語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孩子喜歡什麼樣的禮物既好看又實用的那種?